陈亦贺和他种的榨菜。记者 顾嘉懿 摄
经过十余天的紧张劳作,余姚市榨菜收割季进入尾声。余姚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余姚榨菜种植面积在6万亩左右,与往年基本持平,加上周边慈溪、上虞2万亩,加起来约8万亩,总产量在26万吨左右。
余姚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经仰贤表示,受暖冬气候影响,今年榨菜产量比去年低一些,“每亩减少500多公斤”。好在余姚市榨菜协会早早出台了最低收购保护价为每公斤0.9元,“统计下来今年收购价约是每公斤0.95元。”经仰贤说,比往年每公斤0.8元不到的收购价有所提高,所以“虽然产量减少,但菜农的收入反而提高了”。
种植大户靠技术稳产量
昨日上午,位于余姚市滨海农业园区的铜钱桥菜业基地内一派忙碌景象,数百位工人散落在千亩榨菜田中,进行最后的紧张收割。与此同时,一辆辆大卡车把一袋袋新鲜榨菜运到不远处的淘洗池,经“搅笼”清洗去掉泥土后,再通过提升机,进入专门腌制榨菜的“大池”。
“一个‘大池’可以腌制160万斤榨菜呢!”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亦贺兴味十足地介绍,榨菜腌制的比例大约是100斤榨菜用17斤盐,所以在“大池”的周围都是盐袋子垒起的“堤坝”。
陈亦贺从事榨菜生产30多年,是当地有名的榨菜大户,他的公司也是余姚最早从事榨菜加工的企业之一。“我们基地一共种了2000亩榨菜,每亩产量6000公斤,比去年每亩5500公斤还多了一点。”比起普通种植户3500公斤的亩产,陈亦贺高得不是一点点。说到秘诀,不过是抓牢播种时机,适当施肥、防病,其实还是经验使然。
“今年我原来有点害怕,万一疫情严重工人过不来,就只能在田里用拖拉机把它们粉碎了。”陈亦贺心有余悸地说,还好疫情及时被控制,陈亦贺第一时间打出复工复产证明,先后从贵州、河南、安徽等地接回多批工人,正好没有错过3月20日开始的榨菜收割季。
目前,陈亦贺的2000亩基地有700多位工人参与劳作。近日受雨水影响,收割稍微慢了一点,不过再有四五天,榨菜基地就可以全部收割完毕,然后进入为期三四个月的腌制与加工。
最低收购保护价让菜农安心
受暖冬影响,今年的榨菜收割期比往年早了10天。为保护菜农利益,去年榨菜种植前,余姚市榨菜协会就出台了最低收购保护价为每公斤0.9元。同时协会理事单位纷纷与菜农签订订单,作出“本地榨菜鲜头应收尽收,不压级压价”的承诺。
据经仰贤了解,今年余姚6万亩榨菜中3万亩采用订单制,“统计下来今年收购价约是每公斤0.95元。”比去年平均每公斤0.8元不到,高了一角多。陈亦贺的基地因为品质好,收购价甚至达到每公斤1.02元。
“今年每亩减少500多公斤,产量普遍低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冬天气温高加上病虫害严重。”经仰贤说,“但是种的水平好不好,还是很大程度上关联产量,今年我们还会继续给农户做技术培训,通过品种选优、优化施肥等方法,往高产优质方向发展。”
企业向农户下订单制度也将在今年得到全面推广。“没有订单,农户心里不安,榨菜种植面积就会一直下降,为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一定要跟上,种植面积全面提升是一定要做到的。”
鉴于目前劳动力越来越紧张,余姚农业农村部门还在继续研讨机械化收割办法,“正在努力跟江苏的农业机械厂合作,希望能推动榨菜收割的机械化。”经仰贤说。
据了解,余姚榨菜是当地特色农业,与川渝山地出产的榨菜比,余姚以耕地为主出品的榨菜较为淡、鲜、嫩,这与品种、土壤、气候密切相关。目前,余姚榨菜年产值约27.3亿元,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相关配套产业年产值10亿元,种植生产带动农户年增收4亿元左右。具有经营主体加工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强、科研和应用能力强、绿色发展保障强、带动能力强、政策支撑强等多方面特点。下步还将巩固发展原料基地化建设、提升机械化应用水平、扩展市场营销渠道、提高品牌价值、提升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水平,推动特色优势发展。
宁波晚报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诸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