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资讯频道 > 上虞新闻 >

高学历人才、“老漂族”“归雁”多了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0-11-21 17:21

现代快报讯“您是户主吧?家里几口人?”“近一年内家里有没有人口变动?”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入登记阶段。穿着蓝马甲、佩戴工作证的人口普查员走家串户,一边问,一边在PDA上记录下数据。

个人身份信息,家庭成员,人口变动……十年间的城乡变化,也浓缩在人口普查的一项项数据中。

△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景明佳园社区的人口普查员李静

南京吸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留下来

“我第一次参与人口普查的时候,这里还是个自然村。前两次基本是户籍人口,但这次租户变多了,大约三分之一都是租户。人户分离挺明显的,这也加大了我们普查的难度。”这是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景明佳园社区的人口普查员李静最直观的感受。今年49岁的她,已经是第三次参与人口普查的工作了。

△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景明佳园社区的人口普查员李静(左)

李静注意到,租住人群的学历越来越高。“我们社区离软件谷很近,一些在软件谷工作的人选择在这里租房子住,有不少硕士,还有博士。”李静说,随着近年来中国(南京)软件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聚集在这里,在她负责普查的144户里,至少有二三十人在软件谷工作。

位于城北的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华电社区,紧邻地铁一号线,离市区不远,也成为不少大学生毕业后租房的选择。人口普查员罗旭琴感叹,原本的户籍人口搬了家,把房子租了出去。她上门登记的时候,来开门的很多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本科、硕士、博士都有,很多孩子是刚毕业没几年,老家在外地的,租房子住在这里。”

本科毕业的小林,在新街口上班,她在华电社区租了一个公寓的主卧。“这里居住环境好,每个月租金才一千出头,还有租房补贴,挺划算的。”小林告诉记者, 她找房子的时候考虑了很多,市中心价格相对高,而且她还不想住老旧小区,最终她选择了华电社区这个“最佳选项”。

△孝陵卫街道理工大社区的王志妹(右)在入户登记

社区里的随迁老人变多了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人口普查了,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社区里商品房买卖多了起来。”鼓楼区中央门街道天正和鸣社区副主任褚莉告诉记者。曾经,这里的居民以退休职工为主。渐渐地,褚莉发现陌生面孔多了起来。

今年,褚莉完成了600多户居民的信息登记工作。入户登记的时候,她注意到,社区里多了一些随迁老人的身影。房子登记的是儿女的,老人们为了方便照顾孙子孙女,特意从外地搬了过来,和子女们住在一起。“这些老人中,有把户口迁过来的,也有把户口放在原籍的,这对老人来说没什么区别,社区附近就有康爱医院,看病都很方便。”褚莉说。

△孝陵卫街道理工大社区的王志妹(右)在入户登记

今年55岁的王志妹,是玄武区孝陵卫街道理工大社区的一名社工。今年,已经是她第三次参与人口普查的工作。王志妹和家人也住在本社区内。“以前,我们的邻居多数是南理工的教职工和家属,外来的出租户极少。现在不一样了,一栋楼36户,至少6户出租了。”在社区工作了21年,很多相熟的邻居都会和王志妹打招呼。她也注意到,现在社区多了许多陌生老人,“这次我就发现,因为这里是双学区,住这里的也多数是双职工家庭,家里生了二孩没人带,老人从外地过来搭把手。”

△孝陵卫街道理工大社区的王志妹(中)在指导人口普查的统计

返乡创业的“归雁”多了

不止是城市,乡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江宁区谷里街道周村社区的丁嘉欣工作3年多了,这是她第一次参与人口普查工作。辖区内的世凹桃源是有名的“美丽乡村”,紧邻牛首山风景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村子里民宿、农家乐火了起来。

“就从世凹桃源来说吧,不少人回乡创业,外来人口来这边发展的企业和个人都很多。”在入户普查的过程中,她还发现,社区里也多了不少外来人口,选择定居于此。“有内蒙古的、北京的、青海的,村子里热闹多了。”

村子里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原来外出打工的居民,也在逐渐返乡。她提到,世凹村有一名90后,原来在外面上班。后来,看到家乡逐渐发展,她就辞职返乡创业,接手了父母手里的农家乐。她还进行了升级改造,配备了会议室、茶室,整体风格都变得年轻化。“现在已经是一家网红餐馆了,父母都给她打工了。”

除了返乡创业的90后,还有回乡发展的70后。年近50岁的汤兴义,6年前从深圳返回家乡,如今在村子里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父母、孩子、弟弟都在身边,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人户分离”是新挑战, 每人都有一套“普查经”

在采访中,不少人口普查员都提到,村民变居民,人口流动大大增加,人户分离现象日益突出。不好找人、找不到人,给普查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我们是保障房小区,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上班族,有老年人,有住户有租户,各家在家的时间都不一样,找人是最麻烦的。”李静说,为了更高效地完成普查,她自己排了一个“时间表”,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多。“早上和晚上我就去上班族家里,其他时间就去老年人家,有些年轻人加班到很晚,我就只起个大早去找他们。”

人户分离的情况,在城东的老旧小区也很常见。前几天,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北安门社区的人口普查指导员刘金娣,在入户登记时就遇到了一件棘手事。“户主是个中年人,我们虽然有电话,但怎么也打不通,人也常年不在家。”眼看没办法的时候,刘金娣偶然从工作笔记里找到一个电话号码。原来,几年前这户人家在装修时,曾经留下一个清运建筑垃圾的联系人电话。“我打过去一问,发现是户主父母家的电话,他家孩子在国外工作,一直没回来,房子也没舍得租出去,就一直空置着。”于是,她在电话中,与户主父母核实了基本信息。

专家分析:

“人户分离”背后是制度保障和产业支撑

“从政策上看,南京针对大学生人才给予了租房补贴,这几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愿意留在南京了。”社工罗旭琴认为,租房补贴增加了刚毕业的大学生留在南京的底气。她所在的街道还为社会新人开通了办理租房补贴的绿色通道。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人社局了解到,“宁聚计划”实施以来,吸引超百万大学生来南京就业创业。南京还出台了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的相关政策。截至目前,已经为约17万名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共计约15亿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邱建新表示,与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相比,像南京这样的城市,生活成本相对低一些。再加上南京本身在江苏区位优势非常明显,高校比较多,央企国企以及科研机构很多,那么它就为高端人才的培养以及留住高端人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邱建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几年,南京在创新人才的吸引方面,有很多制度性的保障和引进政策,这确实是一个好事。”那么相应的,当这群年轻人来到城市工作之后,他们要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老漂族”的出现也是必然现象。

在农村,回乡的人相对增加。邱建新分析,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这几年江苏的乡村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次,江苏在产业更新、转型升级、招商引资方面迈开了脚步。新生代的农民工开启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生活模式,有助于改变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空心化的现象。

无论是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引进,还是农村吸引青年回乡和乡贤回归,它的背后说明什么? 邱建新认为,这反映出江苏有一个强大的产业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指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这一点,作为江苏人也能够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