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资讯频道 > 上虞新闻 >

八旬老人义务指导高考志愿填报32年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0-07-29 08:33

  随着高考成绩的揭晓,对考生来说,接着又是件大事,填报志愿。城市、学校、专业,到底哪个优先考虑?“分数不一样,专业倾向不一样,优先项也就不一样。”7月26日上午,在位于恒利社区的水利局老干部活动室(区应急管理局旁),金庆良老人熟稔地分析着填报志愿的各类注意事项。一问年龄,老人今年已经80岁。

  据了解,从1988年起,金老就开始义务为高考生指导志愿填报,如今已有32年了。今年他额外准备了一块小黑板,早在7月20日就把义务接受咨询的消息提前“放”了出去。

  与时俱进抓“业务”

  查资料看报纸听讲座一个不少

  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历经多次变化,眼前的这位八旬老人可跟得上趟?

  记者注意到,在他的桌上,有一叠厚厚的资料书和报纸,一翻阅,都是关于2020年高校招生的。金老说,资料书是在高校工作的女儿寄来的,且年年都有寄;他自己多年来则订着两份省级报纸,每年从高考开始就一直在关注收集相关信息,并做好笔记摘录,以便提前掌握每一年的招生风向。

  不止如此,有时如果看到有志愿填报的讲座消息,他也会专程跑到绍兴、杭州去听,以至常常会被不明真相的工作人员挡在门口。“想想也是,来的都是学生,要么家长,我一个白发老头子,挤在里面,是太扎眼了。”金老坦言,专家就是专家,很多提法对他都很有启发,比如各高校在全国的专业排名,以及各所高校都有哪些强势专业,师资力量几何等等。 “像有些高校在名气上弱了点,但专业牛,学生毕业出来,业内也是很认可的。”金老说。

  农村考生来得最多

  多的时候客厅都挤不下

  怎么想到要为人义务做志愿填报咨询?金老说,他自己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的一双儿女又先后参加高考,所以也算是经历了三次志愿填报。后来亲朋好友的小孩填志愿,也喜欢听听他的建议。经历了多次志愿申报探索,让他强烈感受到志愿填报对个人今后的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的重要性。

  金老告诉记者,尤其是上个世纪的农村考生,因为没有网络,最吃亏的地方就是信息不对称,父母亲戚也因本身的文化知识所限,给不出更多意见。所以当年很多农村考生大老远骑着自行车找到他家。人多的时候,家里的客厅都挤不下,负责“后勤”的老伴连烧开水都来不及。而当他们把当天来的学生都送走时,也往往都到了晚上十一二点。据了解,因为两夫妻白天要上班,志愿填报咨询只能放在晚上。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个男生的高考成绩刚好过本科线,但在本科段录取中被刷下了,需要在专科段重新填报。学生妈妈心急如焚,为保险起见,想让儿子报考西北地区的学校,被金老投了反对票。他认为,本科分数报考专科学校,其实大有优势,应该尽量冲大城市好学校,不能因为一次被刷就被吓怕了。最终,这位男学生如愿被上海一所体育专业院校录取。考生家长对此非常感激,包来红包表示感谢,被金老一口回绝:我是党员,不要破了规矩。

  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

  期待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好学校

  “我个人觉得,填报志愿首先要敢于冒险,同时再以保守稳当选项兜底。”金老说,高考志愿填报从较早的3所学校3个专业到5个平行志愿学校30个专业,再到前年开始的80个专业,选项是越来越多,但最终录取的只有一个,所以他把高考志愿组合总结为“一冲二稳三落实”。他说,买卖讲个性价比,填报志愿也要追求性价比。十二年寒窗不易,更要把考的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不能浪费了。

  金老女儿的同学梁黎敏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中,每年夏天,他们家总是络绎不绝的考生和家长。金老似乎年年穿一件泛黄的背心汗衫,低着头支着笔,在纸上点点戳戳。挂墙壁的摇头电扇和他手上的蒲扇一起摇着风。后来老伴去世,儿女也劝他年纪大了可以歇了,但他还是依然坚持年年“开张”。

  “我就是个兴趣,也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能为他们做点事,心里也开心。”金老说,现在的孩子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也越来越有主见,他一般会根据考分在城市和学校的选择上给出相关的建议指导。而通过和高考生的交流碰撞,常会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