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热点频道 > 网络动态 >

一切皆可“刷”?司法规制斩断网络黑灰产业链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0-01-22 15:34

  恶意营销外挂软件寄生平台“吸血”制造上亿虚假流量

  司法规制斩断网络黑灰产业链

  刷量刷单,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简单。仅仅需要在一台电脑上操作,就可以让数十台、百台手机终端同时进入批量加好友、点赞、批量关注、转发短视频等功能,甚至还可以批量执行评论内容。朋友圈营销、消息内容群发;通讯录添加好友、LBS定位、社群添加;多微信个人号同时登录;聊天统一管理;自定义快捷回复……全部可以批量化、全自动操作,一键全部执行。

  这是《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北大E法论坛主办的“平台治理——恶意营销外挂软件的‘攻防战’”研讨会上看到的一幕。

  这也让互联网空间中的许多现象有了“合理的解释”:一条微博的转发量可以刷到1亿次的惊人数据;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可以刷出10W+;一些电商平台的商家可以通过刷销售量、评论内容来骗取消费者的信任;一些短视频平台的博主用刷关注量、刷点赞的方式从籍籍无名摇身变成“网红”……

  黑灰产业链正是操控一切的“幕后黑手”。据统计,国内各种刷量平台已达1000多家。他们用打着“智能营销”噱头的群控软件,盘踞在产业链的中上游,为中下游的刷量、刷单等产业链,甚至是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提供利器。

  一切皆可“刷”的虚假流量已经成为互联网空间的痼疾。如何规制网络黑灰产业链,治理互联网平台虚假流量,并从源头遏制侵权违法行为的难题,亟待破解。

  一套软件重复攻击技术升级影响恶劣

  在研讨会上,据反欺诈实验室负责人介绍,引流团伙通过恶意营销外挂软件,伪装数十上百乃至上千个正常用户,对互联网平台发起恶意批量攻击,如大量发送涉黄、低俗广告消息等,达到诱导大量用户,最终通过虚假流量、网络诈骗等进行流量变现。

  “这种攻击模式仅需要少量人力成本和一套恶意营销外挂软件,就可以完成批量重复攻击。”这位负责人说。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黑灰产从业者通过恶意营销外挂软件可以绕过互联网平台技术规制,批量操作多台移动端设备发起攻击,还可以“修改伪造”设备指纹,达到相同设备重复攻击不被识别的目的。这类恶意营销外挂软件因此也被称为“群控”。以前实现批量控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写脚本,恶意营销外挂的发展,使得攻击的技术门槛降低,“小白”攻击者可以在不具备技术能力的情况下,依靠这些外挂达到攻击目的。

  即便是被互联网平台屏蔽,恶意营销外挂软件的“生命力”也不会被一击而中,反而还发展出了“线控”“箱控”,向“云控”“云手机”等新技术升级换代。

  “线控”是在手机与操作电脑之间通过数据线传输屏幕图像和操作指令。市面上经常看到的一台电脑控制几十部、上百部手机,就属于“线控”。受制于手机管理及数量限制等,“线控”存在不稳定等问题。

  “箱控”随后出现。此类外挂系统舍弃了正常手机的屏幕和锂电池等,将多枚安卓主板集成,并通过切割内存的方式达到多开目的。“箱控”的优势在于大幅降低了外挂的占地面积和资金门槛,攻击设备管理方便、攻击操作简单。

  “云控”则更为简单易行。其在攻击的移动设备上安装云控客户端,通过浏览器管理从云端主机给客户端下发指令,由客户端执行具体操作命令。“云手机”则通过浏览器访问管理远端的手机或模拟设备。恶意营销外挂软件的“云”化,不仅操作简单、手机数量无限制,而且攻击成本很低。

  “外挂设备的迭代不断降低了恶意营销团伙的技术门槛和运营成本,使其从业人员数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也意味着相关黑灰产对互联网生态健康的恶劣影响日益扩大。”反欺诈实验室负责人说。

  外挂黑灰产业形成合力共治刻不容缓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活跃着20多家营销外挂供应商,向不法营销团伙供给了千万级的移动端恶意攻击设备,拥有稳定的市场和相关从业人员,体现出产业化、规模化特点。同时形成稳定的上下游产业链网,上游供给攻击物料,包含身份信息及IP、账号等网络资源,下游团伙利用渠道资源,辅助变现及洗钱,相互配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化黑灰产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恶意营销外挂软件攻击者数量提升后,对公民身份信息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这些身份信息包含传统的身份证号码、正反及手持照片、联系方式,也包括网络ID,如网络账号、IP等。随着人脸认证和声纹匹配的发展,还出现了贩卖公民生物特征相关产业。

  多位专家指出,恶意营销外观软件的危害范围十分广泛。对于网络个人用户来说,恶意营销外挂设备降低攻击互联网业务的技术门槛,增加恶意攻击者,公民身份信息面临更大的泄露与买卖危险,同时骚扰与诈骗将在营销外挂的助长下更加猖獗;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黑灰产团伙利用大量身份信息注册新账号制造攻击资本,消耗着企业提供给正常用户的资源,识别和处置这些恶意账号和行为也使企业承担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打击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的恶意营销外挂产业刻不容缓。多家互联网平台已经出手。

  2016年,腾讯启动反电信网络诈骗公益平台“守护者计划”,与政府、行业、用户共同构建新型网络安全治理模式。针对违规群控外挂,微信安全中心将安全技术加持到打击群控外挂中。2018年年初发起了“死水行动”微信恶意号清剿项目,持续高压打击恶意号。

  2016年,京东金融自主研发了天盾账户安全与反欺诈系统。该系统聚焦实时账户行为,基于账户历史行为模式、当前操作行为和设备环境,使用指纹技术,对白条账户实现账户安全等级、环境安全等级、行为安全等级的评价,防范账户被盗等风险。

  除了通过服务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进行打击,互联网平台求助于司法与行政执法,也正在成为治理新趋势。

  “过去技术部门发现群控黑产灰产往往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攻防,较少通过司法手段、行政举报进行打击。打击群控黑灰产业链需要技术与法务强化配合,还需要监管部门、普通用户和互联网平台协同共治,形成一种打击黑灰产的共治合力。”百度公司法务部李帅说。

  多位参加研讨会的互联网平台代表均认为,过去的打击忽视民事、行政打击的力量,导致大量黑灰产特别是灰产行为逍遥法外,打击力度不足,而且民事、行政打击也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打击体系。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