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絡搬家”,你搬了嗎?
王星星重新申請了一個微信賬號用來做代購。 本報記者 馬黎攝
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微博上卻隨意發布各種動態,這是你的真實寫照嗎?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重新注冊一個微信號或微博號,進行“網絡搬家”。
“網絡搬家”是指因為怕受到相對熟悉的人們的關注,把自己的動態信息展示從一個平台搬到另一個平台,或者是在同一平台重新注冊一個賬號,其目的是讓自己有一個可以暢所欲言的地方。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還記得10年前的你活躍在哪個網絡平台嗎?是QQ空間、百度貼吧還是天涯社區?這些平台見証了新老網友的交替,幾乎每位網友都會在這些平台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珍貴回憶。
“當年自己不管有什麼想法都會寫在QQ空間裡、校內網上,或者在新浪博客裡記錄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還經常會‘為賦新詞強說愁’。你的心情可以隨時反映在QQ簽名中,網絡另一頭那個關心你的人會第一時間發現,並發來問候。”10月14日,32歲的媒體從業者郭嘉對記者說,“曾經熱鬧非凡的社交平台,如今大多已成為青春回憶的安放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逐漸‘搬離’了這些平台,進入了微信、微博時代。”
“剛開通微信賬號時,我無比熱衷,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想在朋友圈裡晒一晒。如今,我的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其實,我已經整整半年沒有發布朋友圈了。”郭嘉對記者說,“知乎”上有句話形容得非常貼切,“不發憋屈,發了矯情”。“其實我們渴望傾訴、希望被理解的願望仍在,但朋友圈裡都是認識的人,發朋友圈的時候難免考慮發這張圖合不合適、說這話會不會引起別人誤解、要不要設置分組可見等問題,等折騰完這些已經沒興趣發了。”
與冷清的朋友圈相比,郭嘉的微博卻顯得非常熱鬧。自2018年8月開通微博進行“網絡搬家”后,郭嘉已經發了近4000條微博。從轉發到原創、從吐槽到八卦、從工作到生活,微博裡的郭嘉給人感覺異常活潑、無拘無束。“朋友圈是日常,微博是‘樹洞’,微博是個暢所欲言的好地方,還可以很好地安放我的負面情緒。”郭嘉說。
“網絡搬家”是需求與心態的更迭
今年剛從英國研究生畢業回國的王星星說,自己經常在兩個微信賬號之間切換,一個是自己用了多年的,另一個是為了在休息時間做代購賺點錢專門注冊的。“為了吸引顧客,每天我都要堅持在朋友圈發5條左右的信息進行宣傳,如果用自己的生活微信號發有關代購的信息,會在朋友圈裡刷屏,不太好。”王星星的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在這個人人皆可微商的時代,在朋友圈裡發太多的廣告信息,很可能會引起朋友的反感。
在西安市南二環凱德廣場上班的賈楠則是另外一番情況,除了生活賬號,她還注冊了一個工作賬號,這個賬號裡的好友隻有同事和客戶。“我就是不想把工作帶入到生活中來。”賈楠認為,如果把工作和生活的賬號混在一起,總會有一種別人在某個角落監視自己一言一行的感覺。“畢竟與很多人僅僅是在工作上有交集,而且有時會在朋友圈抱怨一下工作的辛苦,被經理看到影響也不好。”賈楠說。
互聯網時代,現實社交圈被搬到了網絡上,朋友、家人、同事,甚至見過一面卻加了微信的人,都被編織在這張網絡社交網當中,各種動態分享都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網絡搬家’其實是需求與心態的更迭,能夠在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平台暢所欲言,是我進行‘網絡搬家’的原因。”賈楠說。
另一個平台上的自我宣泄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朋友圈裡的許多人發布的信息越來越少,還有不少人設置了“三天可見”。原來喧囂熱鬧的朋友圈,似乎變得有些冷清。
“其實,朋友圈裡的人也許並不是繁忙得無暇發布信息,也不是沒有信息可發,而僅僅只是換了個地方發布動態。”在西安高新區一家公司上班的王霞說,“因為現在許多人的朋友圈已經不再是個人空間,而成了‘工作圈’‘社交圈’,在這樣的圈子裡,發布信息就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了,發布一條信息,有時會給自己惹來意想不到的麻煩。你抱怨工作累了,會引起領導不滿﹔你晒上一餐美食,會有人認為你在炫耀。與其需要思前想后,還不如少發、不發。”
“一些人微信朋友圈看似‘冷冷清清’,其實很有可能在另一個平台進行自我宣泄。在一個全是陌生人的環境下,可以真正沒有壓力、沒有負擔,從他人的眼神、輿論壓力中解放出來,隨意抒發,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一個宣泄口,釋放自己的壓力。”心理咨詢師張浦說。
“換一個平台進行自我表演並不是脫離網絡,不論是陽光滿滿的正面形象,還是抱怨吐槽,其實都是一種展示,向別人展示,也向自己展示。‘網絡搬家’搬去了另外一個平台,終歸是為了尋求自己所要的自由。”張浦說,“每個人都需要一定限度的自由空間,‘網絡搬家’的背后,不過是想給自己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記者 馬黎 實習生 雪野)
(責編:任志慧、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