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肖祖华 蒋剑平 通讯员 刘飞 吴智睿
“我们要切切实实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精准发力,决战决胜。”4年前,邵阳县吹响决战脱贫攻坚的战斗号角。
4年来,邵阳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强党建,兴产业,聚力脱贫不松劲,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16.3万,贫困发生率从20.33%下降至3.1%。今年该县将有20777名贫困群众和47个贫困村摘帽脱贫,有望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仲秋时节,穿行在邵阳县的田野乡间,山林果园,勃勃生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脱贫攻坚带来的喜人变化。
“智慧”党建激活新动能
“刘老师,我们这里适合发展红橙产业吗?”“刘老师,怎么有效防治草地贪叶娥?”……前不久,在邵阳县九公桥镇长冲村的科技培训课上,贫困户纷纷向科技扶贫工作队员刘东荣老师提问。尽管高温酷暑,70余户贫困户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
今年来,九公桥镇7名科技扶贫工作队员定点帮扶7个贫困村,以“点菜式”开展培训和实地指导,为贫困群众打通了信息致富的“快车道”。
九公桥镇“点菜式”培训只是该县“智慧”党建激活脱贫攻坚新动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倾力打造“夫夷先锋”APP,建设县、乡、村三级480个线上站点,开设扶贫课堂、致富讲堂、扶贫案例点播等8大特色版块,推出“点菜式”学习服务,党员干部“全天候、开放式”参与,汇聚一切力量,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优势。今年,该县通过“夫夷先锋”APP,组织抓党建促脱贫培训、农村青年人才脱贫攻坚培训等活动1200余场,累计培训3.4万余人次。
配合线上“智慧”党建,邵阳县线下打造智慧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党务服务、便民服务、警务服务、电商服务、文体服务等5大服务系统,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电子商务交流、在线监督举报、寻医预约挂号等网络服务,为脱贫攻坚插上信息化翅膀。
特色产业勾勒锦绣前景
盛夏时节,走进塘渡口镇塘坪油茶基地,只见满山的油茶林碧绿青翠,密密麻麻的果实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勾勒出一幅幅山村脱贫致富的锦绣前景。
一棵油茶树,受益一百年。近年来,邵阳县立足资源禀赋,把油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特色产业来发展,成立13个油茶林机械翻耕、育苗、栽植、施肥、修枝、采摘等专业化服务公司,建立油茶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大力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68.4万亩,年产茶油1.96万吨,产值22.5亿元,带动全县4.6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同时,该县以油茶、优质稻、生猪、烤烟等四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户”产业发展新模式,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增强“脱贫后劲”。全县共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1家、农民合作社117家,带动贫困户9.3万户、23.1万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县着眼于解决贫困户参与度低、受益对象不精准等问题,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参与经营或入股经营,实现稳定增收。邵阳县塘渡口镇岐山村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建设1200亩油茶基地,贫困户以荒山入股,挂果后享受产出50%的分红。
“七大行动”扎牢民生保障网
“今年儿子考上县一中,我就搬进梅溪嘉园的新房,儿子在家门口上学,我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赚3000多元,务工、看家两不误。”说起在鑫达灯笼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务工,刚搬进县一中附近梅溪嘉园安置点的贫困户刘小花充满喜悦。
像刘小花一样,邵阳县有11561个易地扶贫搬迁困难户搬进新家,真真切切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
4年来,邵阳县委、县政府盯紧“两不愁、三保障”,通过实施产业、健康、教育、安全饮水、就业、住房保障、兜底保障等七大攻坚行动,“多点开花”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该县贫困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实施控辍保学、精准资助、技能培训三大工程,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6.96万人次、9664.99万元,落实职业教育补助16931人次、3207.65万元。实施“三个一批”健康扶贫计划,“五道防线”全面建立,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实际自付报销比例达92%。社保兜底范围不断扩大,57059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五保和残疾人保障,保障标准持续提高。
公共服务条件全面改善。投入3.14亿元,建设村级综合服务平台394个,标准化卫生室371个和文化广场394个;全县160个贫困村、19万贫困人口都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安全电。投入5.12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7456户。投入18.14亿元,建成贫困村道路1131公里,通村公路230公里,改造危桥、渡改桥3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