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时代"最后一大笔收购终于尘埃落定了!
9月6日,网易与阿里巴巴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考拉,同时,阿里巴巴作为领投方参与了网易云音乐此轮7亿美元的融资。
在为阿里将考拉收入囊中值得庆祝的同时,不禁联想到在五年前,阿里巴巴用超过40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了何小鹏十年奋战创业的UC,而这次巨额的收购也创造了当时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纪录,也让UC的联合创始人和产品总裁何小鹏实现了财务自由,转身"ALLIN"去造车。
几乎与小鹏汽车开启创业在同一时间,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兴起,蔚来、威马、合众、零跑、理想等等,似乎也是从那一刻开始,造车便与互联网开始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融资",而小鹏的A轮融资便得到了阿里巴巴的投资,但此后的融资中便再也未出现阿里巴巴的身影。
事实上,除了小鹏汽车之外,阿里巴巴再也未投资其它的造车新势力。那么阿里巴巴作为创投圈的"超级买手"为何花20亿美金收购网易考拉,却不投造车新势力呢?
阿里为何不投"造车"?
阿里不投造车背后的原因,似乎已是显而易见。
随着车市寒冬的阴霾继续蔓延,新能源补贴退坡,汽车市场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数据显示,7月狭义乘用车销售148.54万辆,同比下降5.0%,环比下降15.9%,1-7月乘用车累计销售1143.97万辆,同比减少8.8%。其中,随着新能源补贴的退坡,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6.88万台,同比下降4.2%,环比6月下降48%。
面对如此不景气的汽车市场,阿里巴巴作为有着对市场敏锐洞察力的互联网巨头,对于投资尽管不止是为了钱,但也会遵从"买涨不买跌"的市场最基本原则。
其次,作为创投圈"超级买手",阿里的投资大部分都是战略投资,赚钱并不是目的,所有投资并购的项目是围绕主线,不断夯实拓展阿里的商业版图,比如对饿了么的收购,就补齐了阿里本地生活短板,形成新零售战略布局。
或许阿里巴巴不愿意趟造车的"浑水",毕竟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经过几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从曾经信誓旦旦的"ALLIN"造车,到精美绝伦的PPT,再到如今的资金短缺、产品交付苦难、用户维权投诉、大面积的裁员等等问题扑面而来。
身处造车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深知造车不易,何小鹏曾表示,"造车比互联网创业的难度,真的不止高十倍,我认为要高一百倍,需要非常多的钱,一年融50个亿根本活不下去。"同样,蔚来的李斌也曾发出过同样的感慨,"造车是一个很烧钱的事,所以新创企业想要造车,至少需要200亿以上的资金准备,否则别想做好。"
自掏腰包给自己"输血"
俗话说,自己选择的"造车路",跪着也要走完。但在造车新势力尚未有成熟的盈利能力时,不得不另谋出路,即便是已经在美国上市的蔚来汽车。
据相关数据显示,蔚来近三年的累计亏损已经超过200亿元。而且,未来的研发、生产、运营,显然还需花费大量资金。事实上,蔚来早已在开拓全新的融资渠道。
早在今年5月第二款量产车型ES6下线之时,蔚来曾宣布在国内引入新的投资方,该合作方为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蔚来将在北京成立新的实体,装入蔚来汽车的部分资产,而亦庄国投将为该实体投资100亿人民币。
而腾讯和李斌一直以来作为蔚来最的股东之一,也在近日进行了继续"输血",9月5日,蔚来汽车宣布,公司已经与董事长兼CEO李斌、一家腾讯控股公司子公司达成了一项总本金额为2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据悉这笔可转债预计将在9月底之前完成。
尽管相比于此前几十亿美元的融资,2亿美元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在如今整体汽车行业低迷,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大背景下,2亿美元对于当下的蔚来或许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毕竟,当下蔚来汽车在美股的表现并不是很好,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后,股价一直处于震荡状态,在今年3月份时,蔚来每股股价还高达10美元,而如今只有不到3美元。
电动车即将迎"变局"
比自我"输血"融资更艰难的是当下电动车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局面。
即使是中美贸易战升温,特朗普在推特上连发十二条信息,高喊着美国企业退出中国市场的口号,也无法阻挡马斯克来中国的步伐,并现身包子铺品尝包子。
马斯克每一次打卡中国,都选择一样中国的小吃,从煎饼到火锅再到包子,作为吃货的马斯克誓要把尝遍中国小吃的决心,就像特斯拉要打开中国市场的决心。而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逐渐建成,曾被誉为"中国的特斯拉们"或许也将要受到了不小的威胁。
除了特斯拉之外,豪华车的纯电动车型也已经在路上了,奔驰EQC、奥迪e-tron、宝马iX3等即将来势汹汹的袭来,而且拥有百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BBA,早已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品质和品牌认知度是当下的造车新势力们不能相媲美的。
不论是面对汽车市场大环境的下滑,还是来势汹汹的纯电动车竞争的艰难局面,亦或是步履维艰的融资,造车新势力们都是难上加难。
除了这些造车新势力共有的困局之外,每一个造车新势力都有着自己的困扰,比如威马牵扯上的官司、蔚来汽车着火召回信任危机、小鹏汽车的车主维权麻烦等等,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造车新势力都会惹上是非。
而资本是否又愿意等待和造车新势力们一起赚"慢钱"呢?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曾给出的答案是,"资本市场很大,蔚来要找到志同道合的钱。"
然而,现实是烧钱终究只能一时的权宜之计,投资人并不会为中国汽车突破当下的瓶颈而买单。
或许那个曾经在阿里"荣退"前说"我愿意为造车Allin十年"的何小鹏,也意想不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如此残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