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南沙四期,全球首个水平运输无人驾驶集卡自动化码头正在逐渐成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广船国际”)的船坞内,一艘为瑞典格特兰航运公司建造的双燃料高速豪华客滚船已经进入最终美化阶段。上接珠江,下连伶仃洋,广州南沙湿地茂密丛林里,超过180种候鸟悠然栖息……近年来,广东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2018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超1.9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4年位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蓝色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海洋及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在广东和山东两省同步举行,采访团将走访广州、中山、江门和阳江等地,感受广东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推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
打造全球首个
无人驾驶自动化码头
“这艘为瑞典公司制造的豪华客滚船不仅设计理念先进、设施舒适,我们还攻克了安全返港、振动噪声等棘手难题。而由于客船各方面设计与乘客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要求极高。我们需要不断对接、吃透国际规则,才能最终通过验收。”广船国际党委办公室高级科员彭永桂告诉记者,广船国际作为一家现代化造船企业,在半潜船、客滚船、极地运输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军辅船、特种船等船型掌握了核心技术。
“船舶制造的生产链条很长,虽然我们眼前只看到一艘船,但船上的不同部件实际上需要来自不同行业的技术力量支撑。船厂就像是一个‘总装厂’,把整个国家的工业实力组装起来。所以,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工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彭永桂说。
去年,我省提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等海洋产业,海洋六大产业领域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广船国际在造船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便是一个鲜活典型。事实上,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中山阳明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推出了5兆瓦至12兆瓦的全球最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台风型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其中,落地广东的风电机组不仅抵抗住去年遭遇的多场台风,甚至利用台风前后较充足的风能提升了发电量。
中铁南方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中山基地引入了焊接机器人与自动焊接技术,提高桥梁部件的焊接质量与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更进一步提升了桥梁的质量和寿命。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洋介绍,这些技术在港珠澳大桥与深中通道建设中都发挥了作用。
“结合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及5G通讯等先进技术,未来广州港南沙四期将建设成全球首个水平运输无人驾驶集卡自动化码头。”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莫之平透露,码头计划将于2021年投产,未来还将加快广州港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域5G港口的发展。
“以鸟为本”
推动湿地生态修复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广州港南沙四期无人驾驶集卡采用了充电锂电池电源,将可以实现零排放,打造绿色港口,这对保护港口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区别于其他港口在全自动无人码头建设方面提出的‘广州方案’。”莫之平说。
“与一些旅游景区以人为本的运营理念不同,南沙滨海湿地公园一直坚持‘以鸟为本’。”广州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总经理万珺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候鸟数量的多少是衡量湿地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园区一期的定位是核心保护区,为定居及迁徙到这里的180余种候鸟打造了‘自助餐厅’‘卧室’等场所。我们曾经有打算修建栈道直达核心区域,但为了减少对鸟类的干扰,最终采用了游船的方式,让游客从水道安静通过,将对候鸟的影响控制到较低水平。”万珺说。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黄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