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褂衫、黑布鞋、山羊胡,立于工作台前,两手执雕刻刀,眉头微蹙,一丝不苟地雕刻着新作……在薛爱民工笔檀雕工作室,记者见到了这位“聋人巨匠”。
无声世界的筑梦者
薛爱民,1972年出生于如皋。六岁那年,一次意外让他双耳失聪,从此,他的世界安静了下来……因为“静”,让薛爱民对“艺术”“美”有了别样的理解。哪怕是一朵路边的小花,他都能驻足凝视许久。没有喧嚣之声,只有夕阳和在风中摇曳的小花,在薛爱民看来,那是一种纯粹而柔美的意境。即便家里都快揭不开锅,父亲依然咬咬牙,将薛爱民送到了聋哑学校念书。于是,从14岁起,薛爱民便开始研习木雕工艺,不断探索、研究、创新,至今已有30余年。
采访时,在工作室的一侧,薛爱民忙碌着。以刀代笔,他在2至6毫米厚的珍惜名贵木材上刻画着,利用材料的质地及形状的起伏,刻画出不同的肌理效果与光影层次感,线条灵动,一笔一划都流露出创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在工作室的另一侧,“第三届明韵清风中式家居精品设计大赛”工艺品类创意金奖、首届中华传统木雕技艺精品展会“非遗传承贡献奖”、“中华木作大师”等荣誉证书、奖杯占满了整面墙。而在薛爱民安静的世界里,只有雕刻让他沉醉。
“从开始学习木雕开始,他就爱上了这个。那时候经常听他‘说’在学校雕刻的事情,还带些写生的画回来给我们看。”手语翻译、薛爱民的姨父薛宏告诉记者,长期的野外写生练就了薛爱民扎实的绘画基础,每日的木雕研习奠定了他之后“工笔精雕”的发展道路。
工笔精雕的创始者
在通派红木界,乃至全中国的红木圈,顾永琦都是一个大家级的传奇人物。出生木工世家,2008年为中国珠算博物馆制作“世界上最大的紫檀算盘”。他是中国最牛的红木材料商,向故宫博物院慷慨捐赠一千公斤紫檀原材;他是最离奇的设计大师,与爱马仕集团高端品牌合作,专注紫檀家具的设计制作。而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偏偏看中了薛爱民的天赋。
一次偶然的机会,薛爱民来到顾永琦的工厂参观。或许是灵魂深处中有对于木雕的疯狂热爱,薛爱民竟然毛遂自荐:“这个工艺我也可以做。”得到了顾永琦的首肯,整整8年的时间,薛爱民在顾永琦的工厂里工作、学习。从花鸟虫鱼,到飞禽走兽,顾永琦都要求薛爱民细心观察天然活物,不拘泥于常规意义上的摹仿平面画作。“师父很严格,做不好会被骂。”回忆起那段日子,薛爱民比划着手语一脸笑意:“没有师父的敦促和指点,也没有今天的我。”
一路坎坷、兜兜转转,谨小慎微三十载,熟稔雕刻技术的薛爱民还将中国画工笔白描技法与木雕的精工细作相结合,创造性提出木雕行业新型技法——“工笔浮雕”。2010年,薛爱民工笔檀雕工作室成立。薛爱民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凭借自己多年的雕刻经验,他创新研发了几十种独特的刀具,还将工笔国画“丝毛”的手法融入到雕刻手法中,每件作品都立求手法工细秀丽,刀法严谨,能把动物的翎毛刻画得细致入微,让动物的眼睛眉目传情。
工匠精神的传承者
“他太刻苦,有时候看得我都心疼。”姨父薛宏说,在木雕的道路上,薛爱民显得“有点轴”。“他的作品多以动物、花草为主角,植物的鲜活、动物的灵动要想通过静态的作品表现出来,很难。”薛宏说,薛爱民常常为了一件作品,耗费数月的心血,多番雕刻、打磨直至自己满意。
凡是经薛爱民精细雕琢的作品,必定构图饱满,栩栩如生,线条疏密得当,流畅灵动。他的木雕作品《开泰图》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金奖,红木雕刻作品《苍茫大野鹰击图》荣获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大奖赛银奖。
“千年的木雕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匠人智慧的结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木雕文化,了解中国非遗,让非遗匠人的不朽精神发扬传承下去。”采访时,薛爱民在纸上如是写道。从2010年至今,薛爱民在国内各类比赛中获奖无数,创作的作品将工笔精雕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巅峰,不少国外的收藏家慕名而来,独家定制私人藏品。2016年1月28日,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中华木作大师”颁授典礼仪式在北京举行,薛爱民荣获“中华木作大师”奖杯。
“我希望用自己的木雕作品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升华我国传统文化、红木家具文化的内在品质。通过我们手艺人的努力,让‘通派浅浮雕’文化能够享誉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如皋的‘工笔精雕’。”薛爱民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
有一种世界,没有喧嚣,只有一颗颗赤诚之心在进行无声交流,他们用心灵说话、用心灵创作,那里安静和谐、纯真美丽,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听到,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融媒体记者吴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