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热点频道 > 网络动态 >

要警惕线性思维和从众心理 看多中国未来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5-19 09:59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杨波

  公募基金20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但一直坚守在公募基金投研一线的可谓凤毛麟角,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就是其中一员。

  1998年6月,史博在获得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学位后,加盟当时尚在筹建期的博时基金,后成为公司第一批研究员。2002年,博时基金搬迁深圳,史博为照顾家庭回到北京,加盟湘财合丰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前身),任研究总监。2004年,史博接任泰达宏利周期混合的基金经理,从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在其管理期间,基金净值增长9.4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54%),在60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三。2005年2月,史博加盟中国人寿,投身刚刚兴起的保险资管行业。2007年6月,他选择回归公募基金,回到泰达宏利基金,任投资副总监,同时管理泰达首选企业、泰达市值优选、泰达品质生活等3只基金。

  2009年10月,史博加盟南方基金,出任研究总监,兼任南方绩优成长基金经理。凭借多年投研岗位的积累及勤奋的工作,史博在南方基金表现突出,从研究总监升任投资总监、首席投资官(权益)、副总经理。他管理的基金也获得了优良的业绩,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16日,他2014年开始管理的南方新优享的年化回报达到17.79%,管理时间最长的南方绩优成长,任职期间回报达到53.9%,超越业绩基准44.3%。

  史博热爱运动,乐观开朗,他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虽然现阶段A股市场低迷,他并不恐惧,而且倾向于加仓。在他看来,投资就是要逆人性而为,要每天提醒自己,警惕线性思维和从众心理,理性地做投资决策。

  在英国10个月工作

  初步建立接近教科书的研究模式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讲讲你早期入行的经历。据了解,你是第一批获得CFA资格的从业人员。

  史博:我本科学的是物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考入五道口学习国际金融。1998年硕士毕业时,恰逢博时基金招聘研究员,6月,我到了尚在筹建期的博时基金,7月公司成立,我成为第一批研究员。1999年,我开始报名参加CFA的考试,第一次考试在北京顺义国际学校。那是北京第一年有考场,以前只有上海有考场,一二三级都在一间教室考,总共也没多少人。2001年我获得CFA资格,应该是本土较早获得该资格的人员。

  2000年9月,我参加了中英两国政府合作的一个财政金融交换项目(FIST),就是派一批中国金融体系的工作人员到英国的金融机构工作3~10个月,然后回原公司上班,相当于在岗工作培训。我在英国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了近10个月,主要研究欧洲的消费品公司,和一些客户感兴趣、研究员没覆盖的公司。英国资产管理公司的研究有非常成熟的研究范式,这段经历让我建立起了一套比较接近教科书的研究模式。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英国工作期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公司?

  史博:给我触动最大的是英国著名的百货公司玛莎,公司口碑好、基础好,市场关注度特别高。玛莎当时处在由盛转衰的拐点,股价暴跌,又从底部反弹。来问的客户特别多,还有客户质问研究员:这么好的公司,你为什么没有抓住?为什么不给我们推荐?在反弹的顶部,研究员顶着很大的压力,劝大家卖掉。玛莎到底还行不行?经历衰退之后还能否复苏,复苏能否持续?当时争议很大。为了搞清楚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研究员还特意调研了一些跟玛莎同类的公司。

  这个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做研究极易走进线型思维的误区,必须反复提醒自己对此多一分小心。另外,研究员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要有基于长期的独立判断,如果你跟大家的观点不一样,而且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就需要不断找证据来证明,除了弄明白报表,还要实地调研,在关键问题上,要做横向的比较分析和纵向的产业上下游研究。

  逐渐形成GARP风格

  暴涨暴跌加强对周期的认识

  中国基金报记者:2002年6月,你加盟湘财合丰(现泰达宏利)基金,这个时期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史博:2003年,荷兰银行通过收购原有股东股权的方式参股,公司也更名为湘财荷银。引进外资股东对我们投研团队的帮助很大。荷兰银行香港资产管理团队负责跟我们对接,在投研上跟我们有很多交流,对我们投研团队影响很大,在投资方法、公司分析上,我们逐渐形成了GARP风格,即以合理的价格追求成长。

  中国基金报记者:2005年2月,你去了中国人寿,经历了市场一轮大牛市,当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史博:保险公司的投资要求比较稳健,总体上,我们配置蓝筹股比较多,如招商银行、中信证券等。印象比较深的是中信证券,在这一轮牛市中涨了25倍。2005年中信证券最低跌到4块多钱时,我们开始关注,研究分析后评估应该值6块钱,因为担心券商股弹性大,一开始没敢买,后来涨到6块多钱时,我们评估认为值9块钱,于是开始买进。后来,中国人寿通过定增直接参股中信证券,成了二股东,我们账户的中信证券同步处于锁定状态。2007年10月,在牛市最高点,中信证券与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达成了交叉持股以及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作为超级热门股,股价最高冲到近120块钱。当时还有卖方报告说有很大上涨空间,也可能有不同观点的人都不发声了。

  大牛市的疯狂和之后的暴跌,加强了我对周期的认识。做投资,要时刻警惕惯性思维,当然,只能是警惕,因为有些公司好了可能还会持续好,像苹果,不能说市值大了,就不好了,但要时刻保持警惕。在大牛市,顺势而为才能赚大钱,但又要小心过度狂热,你需要兼具两种矛盾的思维,这也是投资的难点吧。

  中国基金报记者:2008年,股市暴跌,你当时怎么样?

  史博:我管的是纯股票产品,最低仓位80%,我本来仓位也不高,基本没什么调仓空间。这样,在市场下跌时,我的压力相对会小一些,不用总在后悔没有降仓。另外,我受外资的影响比较深,外资基金是不调仓位的,只调组合,而且,我做过6年研究员,更关注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样的公司可能会长大,对市场的波动关注度相对较弱。当然,亏钱的感觉还是很不好,我也在反省。从配置上看,组合的防御性还是做得不够好。

  偏好细分行业龙头公司

  逆向投资是超额收益重要来源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0年,你出任南方绩优的基金经理,大华股份、海康威视、平安集团、格力电器等反复出现在你的重仓股中,请讲讲你选股的特点。

  史博:我是偏成长的,愿意以合理的估值买入成长股。具体到公司,我喜欢发展趋势向好的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比如安防是电子大行业中一个细小的子行业,格力电器是空调子行业的龙头公司。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怎么理解成长?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