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大电影春风正盛。这个出生不久的“新事物”在经历了一番野蛮生长后,正在摆脱“劣质”“粗俗”的标签,逐渐将“专业化”和“精品化”拥入怀中。剥开“网络大电影”这一称谓的表象,网络大电影的实质是网络电影发展到产业化阶段的一种新形式。网络电影经历了网络短片、微电影、网络大电影三个阶段,完成了从UGC向OGC的转变,这一过程也是“草根”到“专业”的过程,是“无利可图”到“收益可观”的一条新兴的影视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从产业发展整体来看,网络电影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未来势必还要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在此之前,网络电影必须进行自查自审、优化产业链,才能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网络电影;产业链;分账模式;产业链优化
2017年,“网络大电影”一词忽然成为各视频网站年度总结报告中的热词。“网络大电影”作为各视频网站争夺付费用户主板块的战役就此打响。这个前几年还不被专业电影人所看好的影视形态,现在正大量吸收优质的资源、资金,吸引越来越多的专业制片人、导演、演员投入其中。“网络大电影”究竟为何物?其实剥开这一称谓的表象就会发现,网络大电影的实质是网络电影发展到产业化阶段的一种新形式。网络电影经历了网络短片、微电影、网络大电影三个阶段,完成了从个人纯兴趣制作向专业化制作的转变。曾经的“草根”短片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条专业化的影视产业链。
本文对网络电影的产业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推动网络电影产业链出现的几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视频付费市场的成熟、视频网站分账模式的完备以及产业链内环的进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网络电影产业链的优化路径及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一、网络电影的产业化演进
相比“网络电影”这一模糊概念,大多数人似乎对“网络大电影”这一概念有着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作为视频网站为争夺付费市场重点培养的板块,近两年来,网络大电影获得了较好的资源支持,走上了商业化运作的道路。从2014年到2015年初,不少优质影片涌现,市场表现不俗。从形态上看,网络大电影是一种新生事物,但是从本质上看,网络大电影是网络电影发展到产业化阶段的具体体现。网络电影经历了十九年的发展历程,走过了网络短片、微电影、网络大电影三个阶段。所经之路不仅是网络电影的进阶之路,更是网络电影产业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演进之路。
(一)产业萌芽——“兴趣式创作”的网络短片时期(2001—2008)
网络短片是网络电影的初期形态,一般指那些由网友自制并自主上传到网络的具有剧情和故事性的视频。网络短片以“草根”“自制”“娱乐化”为其主要特征,以“恶搞”“拼贴”“戏仿”为创作手法。它乘着新千年的互联网的东风而来,并在2005年的Web2.0时代发展中被推到了巅峰时期。网络短片是Web2.0时代一种典型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产品。
网络短片不以盈利为目的,更谈不上商业化运作,但是网络短片已经具备了构成产业链上下游的三方。其中,网友是制作方,网站是播映方,网民是观看方。只不过这三方未能按照产业运作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此时的网络短片生产规模小,对于个人来说创作成本较高,短片质量也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供、销体系。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产业萌芽期的典型特征。因此,无论是从产业要素还是从发展情况来看,网络电影在网络短片时期已经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这也为其进行进一步的盈利模式探索打下了基础。
(二)产业形成——探索盈利的微电影时期(2008—2014)
微电影(Micro film),全称为微型电影。一般认为,它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微电影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四微”特征(“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微播出平台”)。[1]它出现于第三次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中,成长于移动互联的起步期。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微电影都更加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也被看作是网络短片的升级版。相较于网络短片,微电影无论是从制作要求、艺术表现还是商业运作上都更加贴近“电影”的要求。在其发展的几年中还出现了不少质量好、传播度广的作品,如《老男孩》《四夜奇谭》等。
微电影的市场需求逐渐被认可,微电影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也开始被广告商所重视。从盈利模式上来看,微电影主要是通过广告植入获得资金支持。具体表现为植入广告、贴片广告和赞助商支持这三种。[2]对于一个产业的形成来说,其中最核心的要素莫过于资本的形成。也正是由于投资的实现,构成该产业的各个要素才得以组合在一起。获得了资本注入的微电影,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打破了网络电影在网络短片时期只赚眼球不赚钱的局面。制片、播放、观影构成自上而下连接的产业链条,完成了网络电影在网络短片时期未能实现的产业化运作。至此,网络电影这一产业完成了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转变,网络电影的产业链正式形成。
但是,过于单一的投资来源也成为微电影产业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在微电影这一产业的运作中,广告主的投资基本构成了资金来源的全部。对于制作者来说,其能够获得的全部收益在微电影的制作环节就已经结束,影片在播放和观看阶段产生的点击价值和观看价值无法变现。另一方面,尽管制作、播放和观看已经连接成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但是三者之间未能结成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2013年以后,随着广告商将资金转向其他传播渠道,微电影市场出现了后劲不足的颓靡之态。盈利模式单一且没能形成完整产业体系的微电影,最终没能真正成长起来。
(三)产业发展——快速前进的网络大电影时期(2014年至今)
网络大电影,实际上是网络电影进入产业化阶段的具体形态。2014年,爱奇艺首次公开提出了“网络大电影”的概念,认为其是“时长超过60分钟,制作水准精良,具备正规电影的结构与容量,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的电影”。[3]单从概念上来看,网络大电影与微电影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前者被限定了时长,因此也有人称网络大电影为“微电影”或“长微电影”。不管是微电影还是作为其升级版的网络大电影,究其本质,二者都属于网络电影的范畴。
在提出“网络大电影”概念的同时,爱奇艺还推出了一套付费观看、票房分账的产品销售方式。作为放映平台的视频网站,开始关注网络电影在播映阶段所创造的价值,并对如何与制作方一起对其创造的价值进行利益分成给出具体规划。在此推动下,网络电影产业开始扩张式发展。在这一阶段,网络电影产业最明显的变化是其结构渐趋合理化,具体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运作更加顺畅。对比微电影时期的产业结构来看,网络大电影时期的产业链连接愈加紧密。制片、宣发、放映三环节围绕网络大电影这一产品,形成了共担风险、共分收益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