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疫情洗礼,国内外不少企业开始向“非接触性”的经济方向发展。这对于VR技术来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2016年,VR市场迎来了第一次爆发。当时,Oculus被Facebook收购,在Facebook的资源支持下,它成为了VR界的领头羊。
随后,三星、索尼等也发布了旗下的头戴显示产品,产品售价较贵。比如Oculus的DK2,你想要买到手至少要准备5000元;三星的GearVR售价约1200元,还得配合三星GALAXY Note4手机来使用;索尼的PlaystationVR售价约3600元。
作为黑科技产品,进口VR头显的价格大多为几千元。受制于价格门槛,将很多喜欢VR设备的消费者拦在门外。却给国内VR头显企业带来了机会。笔者发现,2016年-2017年间,国内VR市场上不仅仅有高端产品,还有很多创业品牌,你甚至可以在路边小摊,看到廉价VR头显的身影。像暴风魔镜,其系列产品从59元到499元不等。这些产品,共同促进了VR头显的第一轮繁华。
从产品体验角度来说,无论VR头显产品是进口还是国产,高端与否,很多用户和笔者一样,发现它们的实际的体验都不好。比如网络连接差,头显设备的算法跟不上,内柔缺乏、机器性能差等问题,让用户在玩游戏的时候出现卡顿、画面延迟等问题,且不少用户觉得VR头显戴久了会出现眩晕等现象。
于是,很多玩家在体验了一次后,没有了继续玩下去的动力,促使不少VR头显成为一次性用品。
不过,这些阻碍因素,在VR技术提升后得到了改善。比如,NOLO研发的声光电混合空间定位技术——PolarTraq™ ,能够同时满足“单基站、一对多、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刷新率、高鲁棒性、大范围”的三维空间定位技术。
NOLO不仅能为所有移动VR头盔提供空间定位及交互功能,还同时兼容Steam VR,让用户用自己的手机加上纸盒头盔就可以体验到Steam上近千款全沉浸式VR游戏。当然,在VR行业还有许多和NOLO一样的品牌,正在努力研发创新,提升VR头显技术和功能应用,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VR头显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在于成本和用户体验的不平衡,而云VR技术正被视为赋能数字化时代的动力。通过将大量的本地计算移到云端,来实现移动便捷、轻量和低成本的目的。它还能解决内容制作和分发环节VR内容离散、无版权保护的痛点,让VR内容得以聚合起来,让版权有保障的同时,实现快速分发到大众和垂直行业用户。
在笔者看来,VR产业目前正在进入有序的发展期,而5G时代能为VR市场带来新机。成熟的5G技术,对于VR有很大帮助。比如VR头显的运算元件可以被云取代,为更高分辨率的内容,解决信息传输问题。像深度沉浸需要传输8K以上分辨率的内容,5G网络可以搞定。但,想要做到这些还需要时间,因为需要解决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
相关公开资料显示,5GR15开始下行带宽将提升至100Mbps-1Gbps,网络时延将降至10ms。在笔者看来,5G的确对于VR十分有用,但产品爆发期并不是现在,从事VR行业将会是一场持久战。而5G技术对于VR产业来说,将推动VR使用体验进入下一个阶段。届时,VR设备清晰度、流畅度将逐渐提升,产品重量减轻,成本下降,产业有望进入规模化应用。从科技行业普遍发展规律可以预测,VR行业将会是踏实者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