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收拾好了没有?今天的培训课咱们带上食材早点去。”7月1日,周三,忙完庭院里的农活,准备好家人的早饭,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村民齐连春,在微信上招呼同伴,抓紧赶往何家艾里村民活动室,参加中式面点培训。穿上雪白的厨师服,戴好洁净的厨师帽,齐连春和同组的学员站在操作台前有模有样,秒变“面点大师”。
“先将酵母、水、糖、盐混合均匀,倒入面粉中,揉成光滑面团,再加入油,继续揉至面筋扩展。”讲台上的面点培训师韩静莲,一边讲解制作面点所需原料及搭配比例,一边亲手示范面点制作过程。和面、揉面、擀面、饧面……讲台下的20多位学员认真聆听,仔细笔记。
“昨天我们学习了双色花卷、糖三角的制作方法,今天学的是发面千层饼的做法,参加这个培训我的收获可大了。”48岁的齐连春,家里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两个孩子也正在读书,家庭经济压力大,她和丈夫一直在寻找增收渠道。“听说嘎查不仅免费培训面点制作,还每人每天补贴100元,我就赶紧报了名。学技能还挣着钱,这样的好事哪儿找去。”
存粮千斗,不如一技在手。为了让广大农牧民通过技能培训,学到一技之长,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助力家庭多元化增收,科右中旗根据村民就业培训需求,开展了为期33天的中式面点培训,吸引了59名妇女报名参加。“培训结束后的学员们只要通过结业考试,就可以获得行业内通用的初级中式面点师职业资格证。”负责培训的兴安盟鹏达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唐佳说。
服务美好生活,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的受益者和参与者。这是科右中旗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目标之一。除了开展各种技能培训班,科右中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提供暖心的助农带货志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鹅蛋3元一个,已经有5人下单了,还有需要带货的吗?”看到村民乌珍家的鹅蛋这几天攒下不少,乌逊嘎查扶贫带货志愿服务队长乌云,又开始在“助农带货志愿服务群”中张罗起来。
为帮助农牧民群众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收入,巴彦呼舒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了由干部职工、各嘎查志愿者组成的“助农带货志愿服务群”,通过驻村干部将农牧民滞销的农副产品信息发布到群里,让有需求的职工干部在线交易,把农牧民手中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镇区出售。
如今,乌珍再也不用为卖鹅蛋发愁了,看着200多只大白鹅互相争食,嘎嘎地叫个不停,她满心欢喜:“以前到市场上去卖,一去就一天,累不说,还耽误家里的农活。有时候路上碰坏几个,可心疼了。要是有人来收啊,价格肯定就低了,挣不着钱。现在多好,既能挣到钱又不用往外折腾,这个办法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自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来,科右中旗各嘎查、社区以文明实践站为阵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党员辐射带动,使得“党员志愿服务一小时”“农资代购”“助农带货”“刺绣培训”“协商议事”等志愿服务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一个又一个便民服务圈。目前,全旗13个文明实践所、195个文明实践站均已按照“8+N”模式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理论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文化文艺、科技科普、移风易俗、健康生活、矛盾纠纷化解志愿服务队,今年上半年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500余场次。
从田间地头通俗易懂的理论宣讲,到开设在群众家门口的蒙古族刺绣培训,再到让农牧民省心省力的农资“团购”……步入新时代,如何传播新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在科右中旗,我们找到了答案: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然融入百姓生活,一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串珠成链,人气渐浓。(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包塔娜 胡日查 高敏娜 陈春艳 陈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