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喷射毫米级冬奥最快赛道 预埋11万米制冷管线 100%中国造填补空白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完美赛道”8月现雏形
再过一个半月,位于延庆赛区的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的奥运雪车雪橇赛道就将首次露出雏形。
近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最快赛道——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的360度回旋弯道完成混凝土喷射,代表着这条长达1975米的赛道完成了所有弯道的主体施工。预计8月底,赛道的主体结构将全部完成,一条手工打造的毫米级“完美赛道”届时也将飞腾于山林间。
赛道·攻关
第一条 100%中国造的最快赛道
雪车雪橇项目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极具观赏性,因而拥有“雪上F1”之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赛道,既是中国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也将是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奥运赛道。
“这里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最快赛道,也是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为复杂的一条赛道。”工程建设方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夏魏介绍,整条赛道共设16个弯道,呈现不规则曲面,5厘米厚的冰面之下,是起支撑作用的混凝土结构,结构中则预埋了近11万米的制冷管线,用于给冰制冷。“为了保证制冷效果,赛道施工要精细到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曲面、每一个毫米级的细微之处,称得上是一条‘完美赛道’。”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何建造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赛道?从工程开始之初,北控京奥的建设团队就面临着一道躲不开的障碍:技术垄断。喷射混凝土施工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建设的主要工艺,而此前,高密度高强喷射混凝土配方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只能高薪聘请国外的喷射手操作混凝土喷射。
“从一开始,我们就下决心,不仅要把技术攻下来,还要把技术留下来。”夏魏讲起,项目团队用了长达一年的时间进行自主研发,从设备选型到材料配比,从喷射工艺到人才储备,逐一研究与试验,最终攻克了4项技术难关、创新了11项工艺。这条完全自主、中国造的最快赛道,也填补了我国此前在雪车雪橇赛道建设上的空白。
此外,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也开启多个国内“首创”:在国内首度运用高精度三维空间测量与检测技术、空间扭曲的双曲面赛道喷射成型技术等。
赛道·揭秘
360度 手工锻造毫米级回旋弯道
设有16个弯道的赛道中,第11个弯道便是目前世界唯一一个360度闭合回旋奥运弯道。
这个回旋弯道的特殊性在哪儿?夏魏解释说,从比赛角度讲,回旋弯道曲率大,滑行难度增加,对选手的技术水平和比赛节奏控制能力要求极高。
施工方上海宝冶雪车雪橇项目经理林剑锋为记者“还原”了最难弯道的赛道喷射全程。全长179米的回旋弯赛道,被分成四段制冷单元,由低到高分段喷射。每一段制冷单元,都要喷射手们不间断地、一气呵成地完成,平均连续作业时间都超过25个小时。“除了曲率大之外,和其他弯道最不同的是,这个360度回旋弯道全部为高墙段。”林剑锋解释道,高墙的高度在3米到4米之间,高度叠加曲率,使得每段截面的形状更为复杂,喷射手得站在脚手架上举着喷枪进行喷射,喷射难度比一般弯道要大出好几倍。“可以这么说,这个179米的回旋弯赛道,从第一米到最后一米,每个断面都不尽相同,喷射手们按照编号一米一米地完成,赛道精度还得严格控制在10毫米,真的是毫米级别的手工赛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赛道喷射的操作现场,是一个经项目部自主研发设计、装配式安装形成的蓝色外罩“罩”着的、类似温室大棚的封闭空间。外罩之内,每三人组成一个小组配合作业,其中一名是喷射手,负责混凝土喷射,另外两人是辅助工人,一人负责照明,一人负责稳固喷枪。密不透风的施工现场闷热难当,只要站上5分钟后背就会冒出汗,而喷射手却需要在里面待上至少20小时。
“外罩既是为了防风,也是为了便于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这些指标对混凝土的质量都很重要。”夏魏介绍道,喷射手要在确保赛道喷射混凝土密实性的前提下,达到有效控制毫米级双曲面赛道的精度。
赛道·进展
8月底 54段制冷单元赛道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结合自然地形和遮阳设计,研发出一套独特的“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和其他国际赛场不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增加了一个赛道遮阳屋顶,可有效保护赛道冰面免于受到各种气候因素影响,避免阳光对运动员的视线影响,确保赛事高质量进行,并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
夏魏介绍,截至目前,全长1975米的赛道,已经完成了41段制冷单元赛道的主体结构施工,共计1732米。与此同时,赛道遮阳棚系统木梁首次安装也于日前完成。按照工期安排,预计8月底将完成全部54段制冷单元赛道的主体结构施工,随后进行遮阳棚、照明、监控等附属设备安装工程,以保障2020年3月的测试赛。
赛道·数说
“完美赛道”承担三个比赛项目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位于延庆赛区西南侧,东侧为延庆冬奥村、南侧为山地新闻中心、北侧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该项目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赛道最高设计时速134.4公里,其中主赛道落差达121米,约47层楼高。
整个项目包括主赛道、出发区1、出发区2、出发区3、结束区(含场馆媒体中心)、训练道冰屋、团队车库、制冷机房、运营及后勤综合区、媒体转播区、主观众广场等设施,总观众席位数7500席。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承担雪车、钢架雪车、雪橇三个项目全部比赛内容,共产生10枚金牌。
赛道·特写
百里挑一 21名喷射手具备世界水准
7月12日,北京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开始了。上午,喷射手邵珠磊带领小组成员做好了材料设备的布置工作,即将开始一段新赛道的喷射作业。而在不远处,几日前刚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360度回旋弯道从地面盘旋着升向高空,宛若游龙盘卧,分外宏伟。
邵珠磊是骨干喷射手之一,2018年5月,他被抽调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项目,在模块试验基地里进行喷射训练。
“混凝土喷射手可谓是赛道施工的‘灵魂’,他需要强有力的操控力,又需要精细到毫米级的精确度,还需要几十米赛道一气呵成的超长耐力。”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经理王永生介绍,赛道的曲面段为双面喷射成型,其喷射质量直接决定赛道能否制冰和正常比赛,而赛道施工的环境、温度等条件各不相同,需要喷射手主观动态掌握混凝土的性能特点才能实现相同的表面喷射质量。为了寻找到优秀的喷射手,他们在建设工人中进行了严格的选拔。
就像遴选奥运选手一样,喷射手们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身体测试,个头得在1.75米上下,体重不得轻于180斤,然后再按照运动员标准进行几近残酷的体能训练。邵珠磊回忆,那时候,他每天要举哑铃、拉单杠,俯卧撑一天就得做上200个。食堂也专门制订了饮食计划,通过增加“牛肉、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有针对性地让大家伙儿增肌。“一根喷射枪加上料后就有六七十斤重,还不算上后坐力,要想端得稳,身体必须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