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拆违增绿后的莲花池公园南区正式开园,使公园面积比以前增加了4.8万平方米。预计到明年春季,3.8万平方米的公园西侧区域也将完成拆迁腾退和绿化,向游人开放。
疏解还绿 扩容4.8万平方米 莲花池公园南区今日开园。冯超、任宝良摄
位于西三环六里桥北的莲花池公园是北京市首批历史名园之一,“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的俗语凸显着莲花池的地位。公园规划占地总面积44.6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2000年恢复建设并开放了北部区域,当时实现规划面积34.4万平方米。
近年来,丰台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着“疏解还绿、见逢插绿,让大尺度绿化走进百姓生活”的工作思路,2018年,全区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4000余亩,建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各类公园30个。2019年,继续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5000亩,计划再建各类公园40个,同时先期启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1500亩示范区建设。
疏解还绿 扩容4.8万平方米 莲花池公园南区今日开园。冯超、任宝良摄
2018年,丰台区园林绿化局积极配合市局启动“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000余平方米,“还园于众”、“还绿于民”,将公园南部昔日扬尘满天、乱停乱放的4.8万平米荒芜之地,打造成了一处“林水相依,万物共生”的城市森林景观,为首都市民又提供了一处散步休闲,亲近自然的好去处。那么,扩建后的莲花池公园有哪些亮点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疏解还绿、增彩延绿
疏解还绿 扩容4.8万平方米 莲花池公园南区今日开园。冯超、任宝良摄
2018年,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和莲花池公园历史名园建设需求,助力“金中都”文化脉络恢复,丰台区园林绿化局将公园违法建设、违规停车场等全部拆除,扩建总面积达8.6万平方米,分南侧和西侧两期进行。目前南侧区域4.8万平方米已完成绿化建设。依托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增彩延绿”项目,打造成为色彩丰富、物种多样的城市森林特色示范地块。增彩,丰富植物色彩、让彩叶三季可赏;延绿,延长植物绿期,让绿色四季常驻,实现首都园林绿化从“绿化”向“彩化、美化”转变。公园西侧区域拆迁腾退的3.8万平方米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明年春季也将完成绿化建设向游人开放。届时,莲花池公园将实现总规划面积的96.4%。
水城共融、物种多样
此次扩建新增水系面积5000多平方米,“一溪一塘”与莲花池原有水系相互贯通,形成北京中心城区西南部大范围水域面积,周边与北京西站等楼群倒影成趣,北与玉渊潭、中央电视塔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公园建设还突出雨水集约利用,全区域内进行透水基础设计,最大限度保证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同时充分利用原有水系优势,结合场地打造复合型水塘,收集雨水超过75%,从而形成自然循环,达到“水城共融”。
疏解还绿 扩容4.8万平方米 莲花池公园南区今日开园。冯超、任宝良摄
“种群多样”主要体现在植物“南北共存”、动物“三栖共生”、微生物环境初步形成。园内共种植各类大小落乔1400余株、灌木10500余株,地被10000多平方米,其中乡土树种占80%以上,各类植物品种达到120余种。在动物种群方面,目前园内共栖息有天鹅、野鸭、鸟类、蛙类、鱼类等各类动物100多种,林水相依的生态环境为鸟类和小动物提供了多类型的栖息环境。此外,结合土壤改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营造出局部生态系统,动植物、微生物和谐共生,有效丰富了生物种群多样性。
科技环保、拓展功能
按照“绿色+环保+文化+体育”的园林理念,充分利用建筑废弃料及自然材料,最大限度节约各种资源。通过地形改造,就地消纳建筑垃圾15000余立方米、循环利用1000余立方米;结合地被种植和表层覆盖,全区域利用植物垃圾等可循环材料4000多方米,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园区西南侧,建有水上特色科普栈道,将栈道引入水面以下,游客可以零距离观察植物在水下的生长情况,不仅新奇有趣,同时也是一处科普示范区。园内新增AR互动系统,游客只需将手机对准植物,即可获得植物相关的科普百科信息。还可以参与AR寻宝游戏,与园内其他游客参与互动,在游乐中了解植物、了解自然,达到科普教育目的。
借景造园,小中见大
疏解还绿 扩容4.8万平方米 莲花池公园南区今日开园。冯超、任宝良摄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公园景观效果,扩建区域巧妙地利用地形、溪流、植物和道路分隔空间,采用与传统公园设计不同的景观设计处理公园空间形态,进一步扩大了莲花池公园绿化面积,同时,设计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树木,使得莲花池公园在原有“品莲”、“亲水”的基础上,增加了科普、环保、教育宣传等功能。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效果。
以此为契机,丰台区将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大尺度绿化,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美丽家园,打造城市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