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题:从第一块冰到最美的冰,让记忆留存——访首都体育馆园区设计总负责人唐佳
新华社记者姬烨、汪涌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映衬下,建于1968年的首体体育馆焕发出崭新活力。作为冬奥会两大备受关注的项目——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的举办地,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人工冰场正在打造“最美的冰”。改造过程中,如何传承历史,如何突出绿色可持续,如何给首体赋予多维度社会价值?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首都体育馆园区设计总负责人唐佳向记者娓娓道来。
承载并见证历史
从举办中美“乒乓外交”,到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再到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主赛场,在建成后的50多年里,首体承载了太多历史。为满足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需要,首都体育馆曾进行大规模改建。北京冬奥会,首体将承担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比赛任务,而恰巧这两项都是中国的优势项目,我国冬奥历史上大部分金牌都是在这两个项目上取得的。从这个角度看,首体又将在未来见证更多历史时刻。首体园区的再一次改造工程于去年底全面开工。
“(首体)在各个年代都承载了不同的特点,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时候,中国那会儿还没有冰上场馆,当时在没有任何历史设计资料的情况下,这个馆的适用性和功能合理性在几十年中得到了历史的验证。后续的改造对原有的基础架构并没有实质性突破,这是因为它的功能还是非常合理适用的。”唐佳说。
北京冬奥会首体场馆群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改造后,这里将形成首都体育馆1个竞赛场馆,首体综合馆、首都滑冰馆、综合训练馆3个训练场馆,以及运动员公寓和赛事中心,共6个主要建筑为核心的运动园区。整体改造按照“传承保护、立足赛后、确保赛时、绿色科技”的思路,如今的首体改造团队中整合了各方面的专业团队,包括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机电工程师、室内设计师、灯光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目的就是通过全过程设计来贯穿这一思路。
让记忆留存
唐佳介绍说:“首都体育馆1968年建成,2008年奥运会承担了排球比赛的任务,本次冬奥会再次利用,本身就是奥运遗产传承的一部分。应该说2008年的改造是对首体基础功能的一次大升级,例如对主体结构的整体加固,对内部无障碍系统的补充,对消防系统的整体提升,这些都为本次冬奥的赛事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次冬奥改造,重点围绕园区功能的完善,冬奥两项冰上赛事两小时内冰场功能转换难题、打造最美的冰,内部环境体验提升、赛后功能的使用几个方面。”
在唐佳看来,传承首体历史是整个改造项目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里面如何传承和发扬原来的历史脉络,给它融入更多生命力,是设计的难点,但也是能够出彩的亮点”。
对于传承保护,唐佳认为首先是风貌保护,就是让大家对这个场馆的记忆永远是那样,因此主体结构尽量沿用2008年奥运改造的现状,保护和修缮外立面。“首体园区经过50多年的历史变迁,园区内散乱建筑比较多,从风貌保护的角度看,本次改造将拆除园区内各年代建设的散乱建筑,形成以6栋主要建筑为核心的总体格局,大面积增加景观绿化空间,开发地下空间整合园区能源中心并解决机动车停车问题。”
其次,通过新技术保留一些原有的墙体和地面材料,让人们感受到遗存的痕迹。除了对原有材料的利用,本次改造也注重对场馆节能措施的提升,对场馆保温系统、门窗系统进行很多升级,通过智能化能源管理也让场馆更加节能。此外,还从“海绵城市”角度出发,对场馆的雨水调蓄进行改造。
再次,改造过程中也会将原来的老照片等“有回忆”的东西保留下来,以一种新方式呈现出来。“原来首体一层走廊里有一圈,里面都是不同年代演唱会的实景照片,我们会选取适当的地方做新的展示。我们还可能在一些景观里设置跟这座场馆有关的历史大事件地标设计,希望能够把(关于首体的)记忆更多地留存下来”。
用技术唤起新活力
唐佳坦言,本次冬奥改造,花滑和短道两个比赛项目的功能转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主要在于两个比赛对冰面的温度硬度要求不同,要在2个小时完成这个转换,需要对制冷量、冰面构造进行特殊考虑。”为此,他们正在改造冰场构造及制冰管线排布,增加制冷机组。
内部软环境的提升是本次改造的一大亮点。花滑比赛是冬奥会最美的冰上运动,首体正通过最新的声光电技术打造“最美的冰”。唐佳说:“这是我们设计上一个重要的亮点,现在还是个秘密,要到赛时才能揭晓答案,现在能透露的就是,我们会利用场馆的现有格局,在赛时采用一些声光电新技术,比如目前的音响,是按照音乐厅的场景来设计的。”
此外,观众座席的改造也更加人性化。“因为原有场馆是(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观赛视角并不是特别好,因为看台坡度比较缓,前后排的视线角度相对差一点。这次座席布置考虑采用前后排错位的方式,让观众视角有比较大的提升”。
唐佳说,本次首体改造并不是完全为了冬奥会考虑,实际从赛后利用的角度来进行。除了承办赛事,首体还将作为全民健身和推广普及冰上运动的场所使用,因此本次改造需要赋予首体多维度的社会价值。
他举例说,这次专门扩充了运动员更衣区,不但考虑奥运需求,也为今后举办大型冰球赛事等提供了保障;媒体区、赛事管理区也改造为开放式的大空间形式,采用预制成品隔断进行灵活划分,满足了赛后多功能转换的需求。
奥运场馆的改建是一个漫长的设计、审核、再调整、再设计的过程,需要满足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以及各运行层面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唐佳说有两点让他印象深刻。一是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一直在强调,改造要围绕运动员体验,比如为了提升运动员更衣区的私密性,改造时专门将更衣室和其他功能通道分割开来。二是改造也特别注重媒体转播的考量,比如在提升运动员更衣区私密性的同时,运动员热身区等场地,在赛时将对媒体开放,从而达到更好的转播效果,场馆的灯光照度都将提升到高清转播的照度要求。
据了解,整个首体场馆群计划于2020年竣工,并于当年迎来冬奥测试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