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啥要写这个话题,完全源自我和朋友的一次偶然聊天,朋友最近喜提了一辆标致308CC,这种优雅的进口法系敞篷车让朋友对法系车的浪漫设计好一番歌功颂德,从这个话题延伸下去,不免会聊到一些标致的其他车型。当我们聊到国产的标致207时,朋友的神情大变,脸上露出了嫌弃的神情,并且跟我说,真不知道国产207这种魔改特供车到底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真是神龙的骚操作,设计师是不是吃了那个啥了?我不否认,国产的标致207的确特别不好看,完全没有标致206的那种灵气,这种极不协调的设计的确很有特供车的范儿。但是偏偏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国产的标致207并不是特供车,而是一款面向全球市场的全球车,从朋友不可思议的神情里,我很能理解他并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但是偏偏这样的例子就是真实存在的。
既然我们刚才提到了国产的标致207,那我们今天的话题不妨就从这辆长相有些怪异的小车开始。国产的东风标致207在2009年投产上市,在国内用来接替已经停产的标致206,并且也替代206成为了东风标致当时在国内唯一的小型车产品,但是新车刚一上市,就有不少眼尖的车友们就发现国产的标致207和欧洲本土的标致207有相当大的区别,除了前脸造型和欧洲本土的标致207基本一致外,无论是侧面造型、内饰设计、门把手和后视镜这样的细节之处都更像是从标致206上照搬下来的。并且底盘结构也是和标致206一致的前麦弗逊式独立+后纵向摆臂式独立悬架的结构。但是东风标致对外一直宣称此车就是全新的标致207,对国产207上那些和206雷同的共同点只字未提,同时和标致206完全一致的三大件这也让不少人更加肯定了国产207就是206拉皮特供车的猜测。
这就是法国本土的标致207,外观方面和国产标致207有相当大的区别,外观的众多设计明显比国产207要领先一个时代,后视镜的造型以及车门把手的造型与雪铁龙C4非常类似。要知道雪铁龙C4最早诞生于2004年,而标致206最早诞生于1998年,如果以此类推,基于标致206打造的国产207明显就是落后于法国本土版207整整一个车型迭代的产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新一代标致207。
但是真实的情况估计要让不少人都大跌眼镜,看上去丑丑的国产标致207其实并不是一辆经过东风标致魔改的中国特供车,而是一辆标致全球车型。除了中国之外,这辆车同样以标致207的名称在巴西市场出售,国产的标致207三厢版车型在巴西市场也有销售,甚至巴西市场的标致207车型要比国内更加丰富,因为除了国内拥有的两厢版和三厢版车型外,巴西市场还有旅行版车型销售。同时在欧洲本土市场(包括法国本土市场在内),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只不过名称变成了更加贴切的标致206+。
从它原本206+的名字中就不难看出,这辆车其实更可以看作是标致206的大改款,同时也说明,海外全新一代标致207的上市也并没有让标致206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让它经过改款之后以标致206+的身份在入门级小型车市场中继续奋战,并且在欧洲市场中锁定雷诺Twingo以及达契亚Sandero等入门小型车展开正面交锋。
(配图为达契亚Sandero和雷诺Cilo,这两款入门级小型车是标致206+在欧洲市场最直接的竞争车型)
因此206+和207的关系与现在国内市场宝来和速腾这种同级别车型主打高低不同细分市场的车型关系非常类似。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当初在2009年,东风标致选择引入206+而并非海外版的207,这或许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决定,因为当年像欧洲本土版207这样的高品质小型两厢车或许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引入之后高昂的售价也很容易带来无人问津的局面,并且国内合资小型两厢车市场一直被POLO和飞度牢牢占据,引入欧版207无疑将与POLO和飞度展开正面交锋,凭借标致在国内的口碑和影响力,很容易败下阵来,那不如引入比它们略微低半级的206+来弯道超车,或许就可以在细分市场中有自己的领域。
其实事实也说明了,东风标致当年的想法其实并没有错,避开直接竞争也是给自己留出一条生路,因为哪怕是十一年之后的2020年,合资品牌两厢车市场依旧是POLO和飞度两家独大,也让这个本来就不那么主流的细分市场成为了其它合资品牌不敢涉足的禁地。
(国产雪铁龙凯旋的原型车,雪铁龙C4 Pallas)
类似于国产标致207这种被我们曾经错误地当作魔改特供车,其实是全球车的例子我想也不在少数。那些看上去造型极不协调甚至颇为臃肿的合资品牌汽车其实在海外本土市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除了我们今天说到的标致207,法系车里还有东风雪铁龙凯旋也是如此,臃肿的车尾造型和极不协调的侧面视觉效果让它一度成为笑柄,甚至坊间流传出了国产C4计划中途夭折,才让凯旋草草完成设计匆忙上市的传言,这些有鼻子有眼的传言似乎证据确凿。其实说白了还是对雪铁龙凯旋的车型背景了解太少,凯旋的原型车是雪铁龙C4 Pallas,也是C4产品序列中重要的一员,并且也是根正苗红的欧洲本土车型,在欧洲,拉美和中国市场都有销售,是雪铁龙C4家族的一款全球车型,或许依旧很多人不敢相信,但是这的确也是事实。
在日系车阵营中,被错误地当成魔改特供车的例子也是有的,2011年国内上市的第十一代日产阳光就因为臃肿的外观被国内很多伪车迷们一刀切似的划分在了魔改特供车的阵营里,但是实际上,国产的十一代阳光在美国和巴西都有销售,只不过车系名称被改成了日产VERSA,而且十一代阳光除了上述市场之外,同样也和中国市场一样使用SUNNY的名称在日本本土市场销售。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款车也是一款针对不同国家市场同时进行销售的全球车型,从它B17的代号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这款车也是阳光车系根正苗红的后代(初代日产阳光代号B10),和经典的SUNNY车型一脉相承。
其实对于特供车三个字,个人觉得很多人一直在用有色眼镜去看待。曾经我也一样,认为特供车就是一无是处的垃圾,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个全球化的汽车品牌推出专门针对目标市场并且仅在目标市场销售的车型并不是一件坏事。
(丰田红杉实际上是丰田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市场所推出的特供车)
而且特供车也并非中国才有,同时也并不是只有德原朗才叫特供车。像丰田坦途、丰田红杉以及丰田塞纳等车型就是丰田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市场推出的特供车;大众GOL和大众Citi就是大众针对巴西推出的特供车;铃木Dzier则是铃木针对印度市场所推出的特供车。夸张点说,各种JDM的K-car都可以叫做日本特供车。汽车毕竟在更多的人眼里,是一个满足自己生活需求的代步工具,因此适应特定市场的特供车恰恰能满足大多数人对于日常用车的需求,仅此而已。汽车文化是汽车文化,日常用车是日常用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维度的概念,千万不能混为一谈。
(美版的大众NMS,和国产的帕萨特其实是同一款车)
亦或许又有人说,中国特供的帕萨特在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成绩垫底,说明特供车很垃圾。上汽大众国产的帕萨特就是美版的大众NMS,这款车中美两国都有销售,碰撞成绩渣完全不是特供车的锅,这个更应该是国内供应商的责任。况且国产的迈腾和途观碰撞测试成绩都不理想,难道它们也是特供车?
对于特供车,其实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理性对待,不能因为是特供车就全盘否定。一辆车的优异与否,与是不是特供没有任何关系。同样的,打着弘扬汽车文化的旗号而对特供车带上有色眼镜,只能说明自己对汽车的了解太不深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