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工智能提供超时空服务
“人工智能是否已经成为一个科技浪潮,有什么标志让你认为它已经成为一个浪潮了?”在当天的交流会上,有观众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卢超群相信,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工业发展的浪潮。他以半导体产业为例,认为该产业的发展将从原来的机器学习延伸到深度学习,从而发展至人工智能。“到2030年我们不仅可以做到1纳米工艺的半导体,而且生产半导体的员工已不需在生产车间内,而是坐在房间里通过大屏幕来指导生产。”
“人工智能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当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应用技术成熟后,很多危险行业的操作能够进行了,这是原来依靠人力很难达到的;二是每个事情都存在供需问题,比如每个人都想找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医生,但专业人士的精力是有限的,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将最优秀的人的经验逐渐固化起来,并将其形成一个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服务。”王士进说。
不过,他认为人工智能要实现大发展仍面临不少难题。“在很多场景里,机器更多做的是在某个垂直或单独细节场景中,将原来人做的事情的一部分内容固化下来,而不能围绕人的需求变化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以自动驾驶为例,特斯拉做得已经很好了,但仍然会出现当机器没有接收到信号从而发生事故的情况。”
因此,王士进认为,尽管人工智能能够在一些场景中逐渐被使用,但大规模的使用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当有一天人工智能能够被大规模使用,这就是它成为浪潮的标志。”
中小企业发展需解决融资难题
当前,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中、英、美等多国正在开展越来越多的合作。作为本次大会的主持人之一,王田苗邀请现场专家学者点评各国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
第一次来中国的哈里士对中国的生产规模印象深刻。“我从香港来到佛山,路上看到很多工厂,感受到中国生产规模的大。基于大型的生产规模,佛山乃至中国可以在智能制造领域尝试更多。而我所在的英国则通常在小范围尝试新鲜事物。”哈里士认为,政府对于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也是发展的优势之一。
卢超群则从文化基因的角度进行解释,他认为中国人对新事物的热情以及处于危机和勤奋的状态,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优势。“中国社会善于利用新知识去提升个人或团体的竞争力,当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整个社会便充满活力。”
“从创新的人才氛围和动力来说,英美的动力更强。在这些国家,小的公司或创业团队大多通过技术驱动实现创新,像谷歌、微软等大公司则是看到优秀创新案例或创新技术后,通过收购或其他方式进行创新。”王士进认为,欧美更多的是从“0”到“1”的创新,而国内某些领域是从“1”到“N”的微创新。
尽管人工智能对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仍存在不少难点。哈里士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资源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而对于大企业来说,由于发展的惯性也可能会存在难以适应新领域的问题。
“我们发现,从事人工智能工作的人十分愿意与其他行业合作做更多改变行业发展的事,但做技术的人不知道其他行业的痛点,做行业的人也不知道技术可以做到哪个程度,这中间的差距就需要双方用融合的心态来填满。”王士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