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上虞区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5-15 11:27

上虞区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创新样板

  作为绍兴科创大走廊的东部起点,上虞区“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最近频频发力,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虞校区刚刚敲定选址,7月16日,又迎来了上虞区人民政府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举行的校地合作集中签约仪式。

  “这三所高校各有优势,与上虞产业的结合度也非常强。”据“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虞区科技局局长章兆钧介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这三所高校分别在数媒、生物医药、机电工程、光学、材料科学等方面各有所长,与上虞目前着力打造的泛娱乐信息、医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产业具有很强的契合度,这次合作必将会对上虞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思路和资源。

  上虞的产教融合历史由来已久。 章兆钧说,以前更多的称为产学研合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星期天工程师”到“上虞科技节”,产学研合作在上虞不断走向深入。新世纪以来,上虞又相继组建了“哈工大上虞新材料研发中心”、“上虞中科白云精细化工研发中心”等多个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和“华中科大——卧龙电机及其控制研发中心”等多家企业研发中心。截至目前,上虞已与200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300多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研发中心。可以说,产学研不仅直接推动了上虞风机、电机、照明电器、精细化工等多个优势产业的孵化壮大,也深度参与着上虞产业的转型升级。

  “前两年我们搭平台,引项目,选项目,今年的重点就是推动好项目在上虞的落地。”最近,复旦大学绿色照明上虞研究院的首个万级超净实验室就要开工建设。据该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宇喆介绍,这家成立于2014年底的研究院,是当时上虞关于“一个优势产业对接一所具有强势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共建一个研究院”思路的最初实践。通过近几年的基础建设,研究院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2017年,国际先进照明科技会议成功落户上虞,吸引了包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蓝光之父”中村修二、“LiFi之父”哈罗德-哈斯等一大批顶尖科学家的现身指导,这不仅使本土照明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为研究院引来了相关领域的七个科研项目及其创新团队,其中团队核心人员全部入选“绍兴330海外英才计划”或上虞“娥江英才计划”。

  几乎同时,上虞又先后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共建大学研究院,分别对接精细化工和机械装备产业。目前,这3家大学研究院累计吸引超过15个创新团队、117名以上专家教授入驻,引进创新项目39个,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6家,与企业合作研发的5个关键产品项目实现了产业化。

  “产教融合,现在不光我们政府,企业在积极推动,高校的积极性同样也很高。”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普遍存在“学校教的技能,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技能,学校里没教”的“两张皮”矛盾,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研发人才需求的逐年攀升,更让晶盛机电深受其“痛”。为此,从2015年起,这家由浙大师生共同创立的半导体装备企业开始与母校寻求合作,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对方浙大机械工程学院也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此举也被寄予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厚望。目前第一批刚毕业就已全部实现就业,第二批也将在今年秋季正式入学入企。

  晶盛机电与浙大的校企培养创新做法也为上虞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渠道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一项被称为“引企入教”的改革计划也已开始启动。

  “过去企业争取到一个好项目,往往需要自己寻寻觅觅找合作院校,找科研人才,现在由政府牵头帮忙找院校,找专业,引人才,搭平台,精准打通服务企业创新的‘最后一公里’。”上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发展需要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引擎”的科技创新模式也同样需要转型升级。其中仅就人才引进而言,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大规模“抢人大战”,其中亦不乏一线大城市的加入。尽管形势严峻,从去年以来,区县一级的上虞已累计引进和培育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以上人才15人,其中国千、省千9人,引进科创团队53个,无论人才层次还是人才数量,都是一个巨大飞跃。

  有了人才的智力支撑,更要全力打造好“用才”的大舞台。上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上虞将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产教协同创新、政府服务搭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转换进程,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省产教融合示范区。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