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单亲妈妈起诉儿子返还370万购房款,法院支持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3-08-16 16:00

为儿子购买婚房后,母亲认为多年来儿子并未尽孝,因此将其告上法庭,要求他返还购房款。8月1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东城法院了解到,近日,该院判决,370万元购房款应被返还。

庭审现场

婆媳闹矛盾,儿子三年没给母亲打过电话

杨晴(化名)是一名单身母亲,此前名下有一套位于北京东城区的房子。杨阳(化名)是杨晴的独子,留学前他和母亲一直生活在这套房子里。2017年,留学回国的杨阳参加工作。想到儿子已到适婚年龄,自己房子的面积又比较小,杨晴决定卖掉名下的房子,用卖房的钱置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将来和儿子一家一起生活。

 

2018年5月,杨晴将房子成功卖出了370万元。之后,杨晴分多笔将钱款转给杨阳,用来购买通州区一套面积较大的房子。当年9月,杨阳取得房子的产权证,产权证上写明,房子为杨阳单独所有。

2019年6月,杨阳结婚,杨晴与杨阳夫妇一起居住在新买的房子里。婚后没多久,儿媳就与杨晴因日常琐事发生矛盾。此后,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杨阳与杨晴的关系不断恶化,杨阳和妻子随即搬了出去。2019年10月,杨阳的妻子再次与杨晴发生争吵,杨阳一怒之下,将杨晴的微信拉黑。

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杨阳与杨晴之间再无来往,杨阳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给母亲打过,有什么事都是通过其他亲属转达。杨阳也曾多次向亲属表示,希望母亲从房子里搬出去。

2022年,眼看快三岁的女儿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为了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杨阳给自己的外祖母发微信,提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其中第三个方案里明确写明:“把通州的房子卖了,让我妈拿着她原来卖房的钱再换一个房,我再攒钱买一个房。”杨阳还在微信里表态,如果三种方案母亲都不同意,将考虑去法院起诉。

母亲起诉儿子索要购房款

看到儿子的微信,杨晴感到非常寒心。她担心如果杨阳起诉自己,会落得个无家可归,便向东城法院起诉,要求杨阳返还购房款370万,以备将来养老之用。

庭审中,杨晴和儿子杨阳对于钱款的性质各执一词。杨晴认为,自己从未表明370万元是赠与给杨阳的,应认定为借款;杨阳则认为,这370万元是母亲赠与自己的。

杨晴表示,由于是母子关系,所以没有签署借款协议和借条。虽然在子女经济条件有限时,父母在其购房时给予资助属于常态,但不能将此视为理所当然,也绝非法律所倡导,否则严重违背了法律公平正义的理念。子女成年后,父母已经尽到了抚养义务,并无继续提供供养的义务。父母出资为子女买房,除明确表示赠与外,应当视为以帮助为目的的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负有偿还义务。

杨晴还表示,自己名下已没有住房,儿子与自己关系不睦,她也无权处置杨阳名下的房屋,随时面临着被扫地出门的风险。庭审中,杨晴提交了转账记录、银行流水、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

杨阳认为,他与母亲之间不存在借贷关系,母亲出售名下房屋是为了给他购买婚房,他从没有过向母亲借款的意思,双方也没有借条、收条、借款合同等书面文件或任何口头约定,此外,母亲也从未向他催要过这笔钱。

因此,杨阳认为这笔钱是母亲赠与自己的。杨阳表示,杨晴将钱款转过来时,自己正准备结婚,作为母亲,为孩子置办房产是风俗习惯,而且这笔钱也会作为新组成家庭的启动资金,是母亲对孩子开始新生活的资助和赠与。在出资时意思表示不明的情况下,从社会常理出发应认定该出资为赠与。

法院判决:370万元购房款应被返还

东城法院审理认为,该案的争议焦点为杨晴向儿子杨阳支付的370万元款项性质应如何认定。

从法律规定的层面来看,该案中,杨晴依据转账凭证及杨阳向其外祖母发送的微信记录内容,主张370万元款项系借贷性质,而杨阳辩称该笔款项为赠与性质,应对此承担举证证明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赠与事实的证明标准高于一般待证事实,需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法官表示,该案中,杨阳并无证据证明母亲明确表达过案涉款项系赠与的意思表示,仅通过二人的母子关系及款项用于给其购买婚房的事实推定案涉款项系赠与性质。对此,法院认为,杨阳在与其外祖母的聊天记录中明确表示“把通州的房子卖了,让我妈拿着她原来卖房的钱再换一个房,我再攒钱买一个房。”这表明杨阳同意将案涉370万元款项归还杨晴,故杨阳主张案涉款项系赠与性质的抗辩意见无法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赠与事实难以成立。

此外,法官表示,从伦理人情的层面来看,父母将为子女出资购房作为赠与的情形较为普遍。但是,父母资助子女购房并非其法定义务,子女成年之后,父母已经尽到了抚养义务,并无继续提供供养的责任。相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法定义务。如果父母倾其所有资助子女买房,而子女却不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法院仍将出资行为推定为赠与性质的话,显然对父母而言显失公平,有违法律公平正义之理念。

该案中,杨晴作为单身母亲,将原有住房出售后名下已无任何房产,而儿子杨阳因其妻子与母亲存在矛盾,已经三年多未与母亲联系,未尽到作为子女的赡养义务。如果将案涉款项认定为赠与,则在母子关系不睦的情况下,母亲不仅积蓄全无,还可能面临被儿子赶出家门的风险,因此,从利益衡平的角度,亦不应将案涉款项性质认定为赠与。

最终,东城法院认定杨晴向杨阳支付的370万元应为借贷,判决杨阳返还杨晴借款本金370万元。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