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肠子“掉”到大腿根,这种罕见病老医生30年只见过两次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3-04-20 20:14

“我从医三十年了,这是第二次碰见”,是什么病让“见多识广”的医生都惊叹?事情还要从一个急性腹痛患者说起。

感谢信

夜晚时分,一名81岁的老奶奶被送入镇江市江大附院(江滨医院)急诊。老人当天下午突然肚子疼,但和普通的急性腹痛相比,症状格外“奇怪”,只见老奶奶一只手摸着肚子,另一只手还掐着大腿根,说这两个地方都“痛得要命”。

影像诊断

4月20日,院方告诉记者,经过疝与腹壁外科专家会诊,老奶奶的病因找着了:原来她的盆腔漏了一个“洞”,一段肠子从这个洞掉到了大腿根!

这种“冷门”疝气,很容易漏诊、误诊

这位老奶奶首诊去了家附近的一家医院,初步诊断其为肠梗阻,建议到上级医院做急诊手术。3月27日晚,她进入江大附院后,会诊的疝与腹壁外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张清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结合查体和症状,他认为老人患上的可能是“闭孔疝”。

而检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CT提示老人的盆腔漏了一个“洞”,一段肠子从这个“洞”掉进了大腿根部。

闭孔疝如果处置不及时会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所以事不宜迟,必须立即手术。

当晚,疝与腹壁外科团队就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手术,探查结果与术前诊断一致,予行“腹腔镜下嵌顿性闭孔疝复位”。由于手术及时,嵌顿肠管未发生血供障碍,一期同时行“腹腔镜下闭孔疝补片修补术”。术后,老奶奶的肚子和大腿根疼痛消失,恢复得非常顺利,术后3天就办理了出院。

“闭孔疝非常少见,我从医30年也就遇见过两例,而且它的症状很容易‘迷惑’医生,所以诊断上比较困难。”张主任介绍,腹腔脏器经髋骨闭孔向股三角区(由腹股沟韧带、内收长肌内缘和缝匠肌内缘组成)突出的腹外疝称为闭孔疝。闭孔疝位于耻骨肌的深层,股三角区的下端,在闭孔肌的上方,耻骨肌和内收长肌之间。

腹股沟疝、切口疝等常见的疝气,都会发现明显的“鼓包”,而闭孔疝在腹部不能触及肿块,所以初诊时医生往往不会联想到疝气,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又叫“小老太太疝”,专挑年纪大、消瘦的女性下手

张主任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疝气,但闭孔疝是个例外,它好发于消瘦的老年女性。这是因为女性闭孔管较男性宽大、平直,而生理上由于多次妊娠、腹内压增加,会造成女性会阴过于松弛且宽大,如果身体比较瘦弱,就会导致闭孔内口失去腹膜外脂肪组织的衬垫保护,覆盖其上方的腹膜易凹陷而形成疝囊。

所以,闭孔疝又有个别称,叫“小老太太疝”。

闭孔疝的主要症状为:

1、闭孔疝嵌顿后压迫闭孔神经,会呈现出从腹股沟部和大腿内侧放射到腘窝的刺激性疼痛的症状。

2、可引起肠梗阻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停止排便排气等。

张主任提醒,如果出现腹痛并伴大腿根疼痛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尤其是瘦弱的老年女性,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闭孔疝的可能。

疝气久拖不治会致命,手术是唯一方法

疝,是人体内某个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某个器官有些“调皮”,发现一些人体的漏洞后乘隙而入,这就形成了疝。有的人身体突然鼓出来一个大包,十有八九就是疝了。

疝气疝气,很多人误以为里面是气。其实,疝气里面一般都是腹腔内的脏器,大多数是小肠,所以疝气又叫“小肠气”。

95%的疝看得见摸得着。有的人在洗澡时偶然发现自己大腿根部多出来一个包块,不痛不痒的,躺下去又消失了。有时这个包块还会突然变大,用手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患者会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

张主任警示,成年人患疝气没有自行愈合的可能,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如果疝气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延长,症状会越来越重,可能发生肠管嵌顿于缺损处,导致肠梗阻、肠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就像衣服破了洞不去修补,洞肯定会越来越大,治疗疝气唯一的方法就是手术,所有打着治疗疝气幌子的药物均不可信。”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