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浙江农民却因它的来袭睡不安稳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6-18 11:05

浙江在线6月18日讯(记者 许雅文 通讯员 厉宝仙)眼下,正是我省春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但因一种外来蛾子的入侵,浙江农民着实睡不安稳了。

这种蛾子名叫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原产于美洲。2019年1月,在我国云南省首次发现入侵为害。截至6月4日,短短5个月不到,该虫持续扩散北上,目前已在18个省(区、市)被发现,严重威胁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安全。

浙江,恰是草地贪夜蛾迁飞的过渡区,是害虫北迁南回的桥梁地带,防控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而截至目前,除舟山市,浙江已在10个市、56个县(市、区)发现该虫。做好防控工作,既是保障我省玉米生产安全的必须,也有助于控制该虫向北大量迁飞,减轻北方玉米主产区的防控压力。

一场阻击战已在浙江全面打响。

这种陌生虫子有多可怕

“是它,就是它!”在沈小夫的玉米地里,许渭根拨开一株玉米,抓住了一只正在啃噬嫩叶的幼虫。

在许渭根手掌里,记者看到一只弯曲成“C”字的肉虫,全身黑纹,长约两厘米。凭借虫腹部末节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点,和头部明显的倒“Y”型纹,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首席专家、省植保检疫总站监测预警科许渭根断定,这就是近一个月来,让农民睡不安稳的罪魁祸首——草地贪夜蛾。

沈小夫是绍兴上虞区崧厦镇寺前村农民,5月22日,他的110亩玉米地遭遇了一种前所未闻的“幺蛾子”——草地贪夜蛾,幼嫩的玉米叶和玉米芯成了这种陌生蛾子的口粮。

“一开始以为是常见的玉米螟。”沈小夫说,可是再细细看,不同于玉米螟啃食玉米秆,这虫子连叶带芯都啃,满目虫眼的玉米叶越来越多。

“这就是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是一种令当地农民头疼上百年的昆虫。”农业农村部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教授娄永根介绍,2016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非洲,短短两年时间,该虫已在撒哈拉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爆发危害;2018年从非洲入侵印度,并传入缅甸和泰国,2019年1月在我国云南省首次发现入侵为害。

5月8日,相关人员在建德市寿昌镇西门村玉米地,首次发现这种幺蛾子入侵我省。5月10日,农业农村厅就向全省发出关于切实做好草地贪夜蛾调查监测与防控的紧急通知。

浙江虽不是玉米主产区,却是最喜鲜食玉米的区域之一,草地贪夜蛾似乎也很爱这样的鲜甜滋味。

“草地贪夜蛾是个大胃王,非常能吃。”许渭根说,这个蛾子有6个龄期,4龄以上的幼虫最能吃,能把整株的玉米叶片啃光,严重的还会造成玉米死亡,进而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据了解,今年,浙江玉米种植面积约130万亩,其中70%以上是鲜食玉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甜玉米、糯玉米。如果任由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地,今年夏天和秋冬,本地玉米将难以走上我们的餐桌。

植保人员所言非虚。即使在成片的玉米地里,站在田垄上一眼望去,记者也很快发现了被啃食过的玉米植株,不仅因为它们的叶子遍布孔洞,还因它们已明显矮于健康的玉米植株。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虫子。”娄永根说,它们口味甚广,能吃200余种植物,尤喜以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甘蔗为代表的禾本科;它们繁殖能力极强,幼虫30天内就会完成发育,破蛹而出变为成虫,即蛾子。在短暂的“虫生”内,雌蛾共可产卵900粒至1000粒。

而化茧为蛾的草地贪夜蛾会继续繁衍并开启新的迁徙之旅。在浙江向全省发出的预警中指出,它们迁飞能力很强,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一晚可飞行100公里,成虫在产卵前可迁飞500公里。

草地贪夜蛾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在低温条件下依然能存活和发育。由此,很多农业专家表示,今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有可能常态化,成为我国另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发生的重大害虫。

而这种情况无疑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据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报道,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草地贪夜蛾造成玉米年减产830万到206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至61.9亿美元。

虽来势汹汹但可防可控

6月5日,缙云县七里乡大园村的一片玉米地里,植保技术人员正在检查白色桶形诱捕器里是否有草地贪夜蛾的身影。

“这里面放置了性诱剂。它是一种模仿草地贪夜蛾雌体气味的化学物质,能诱捕雄蛾,阻止它们繁殖后代。”缙云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陈林杰介绍说。

无独有偶,记者在上虞区盖北镇镇东村农户许建荣的玉米地里,也看到了相似的诱捕器。

许渭根介绍,目前全省已累计布置监测点190个,配备性诱设备570套。这已成为监测草地贪夜蛾虫害情况最常用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虫害的早发现、早防治。

面对草地贪夜蛾这个陌生物种,很多农户一开始会“病急乱投医”,没有用对农药,导致喷洒农药效果不好。

“国内目前尚无草地贪夜蛾登记农药的情况。”省植保检疫总站农药械管理科科长陈军昂介绍,省农业农村厅在5月21日向全省推荐了性信息素诱杀和化学应急防治两种防治技术,包括5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沈小夫告诉记者,通过施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类农药,玉米地里大部分幼虫可被杀死,及时阻断虫害。

绿色,是当今农业追求的生态底色,在突然暴发的虫害面前,该如何权衡考量?

娄永根表示,农药防控依然是目前应急处置中最有效的方法。6月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提出了25种应急使用的农药产品,这些药品的选择不仅考虑“有效”这个因素,更将“安全”“经济”两个因素纳入考量。

“施用农药的时间掌握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渭根告诉记者,低龄幼虫是防控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可用少量农药杀死幼虫。由于温度高会加快农药挥发,使其失效,他推荐农民最好在下午4时以后施药,避开正午时分;还要注意喷洒在玉米芯叶、雄穗和雌穗等幼虫最爱啃食的部位。

但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娄永根提醒,在用药时,要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并根据田间种群监测及经济允许水平来决定是否需要防治,避免频繁用药。

采访中,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生物多样性对抵御虫害的重要性。省植保检疫总站站长陆剑飞介绍,浙江的玉米种植面积不大,又相对分散,玉米周边种植了多样化的作物,对害虫有天然的阻击。

近日,《浙江省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技术方案(试行)》下发各地,提出防控策略要坚持可持续治理。其中更是提到,要充分利用浙江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的作物布局,发挥我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优势,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形成生态阻截带。

娄永根透露,专家组也正在积极开展试验,未来,以虫治虫的办法有望推广。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