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0日讯 在上虞,民营资本新一轮投资热情正在喷发。
8月11日,奥地利ATB集团旗下系列电机生产线“移师”上虞,卧龙控股总裁陈建成说,一期先投资1.5亿元的该项目,将使企业制造整体水平至少前进十年。
“今年亿元项目有望突破100只。”上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翻开报表,1至7月,该市工业投资增速高达35.5%,位居绍兴全市首位。
资本的流向受一份新规划的牵引。8月中旬,《上虞市工业强市建设规划》出炉。这份规划明确,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上虞今后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五年内全市工业产值将超过32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上虞。
三大主导产业的确立,意味着上虞经济深度转型的开始。
打破“单打冠军”宿命
2011年10月,卧龙控股完成对奥地利ATB集团97.94%股权的收购兼并,成为ATB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今年上半年,这家与ABB、西门子齐名的欧洲第三大著名电机制造商实现扭亏为盈,且利润增幅高达40%。
此次成功的海外并购,使卧龙控股实现了技术、品牌、市场的“一石三鸟”,进一步向国际高端制造领域延伸。卧龙的案例,可视为上虞制造业近年来不断拓展产业广度、深度的一个缩影。
跻身全球电机五强之列,卧龙当之无愧成为中国企业在装备制造细分领域的翘楚。但谈及全球化市场下的竞争话语权,卧龙人仍有隐忧。“我们搞了输变电却没有搞成套装备,电机已经成熟但变频器却刚起步。”卧龙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王建乔剖析不足。
当全球产业巨头以客户成套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追赶者仍只能以产品供应商身份参与竞争,这道先行者的“天花板”,并不仅仅只有卧龙需要突破。
在过去5年,龙盛、闰土、卧龙、金盾、阳光、嘉利珂等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在各自所属产业链中奋力攀爬。以龙盛海外并购德国德斯达公司、闰土收购香港约克夏公司为标志,上虞成功掌控全球染料业话语权;以金盾等为代表,风机产业实现民用向工业的转型升级;“白手起家”的龙柏、碧晶等企业,短短几年内拉出一条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上虞市经信局局长金伟兔分析说,化工、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在市场地位、产业结构、经营规模甚至资本市场中占得先机,为上虞制造奠定转型根基。但产业层次、企业管理、自有品牌等方面的欠缺,特别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仍是上虞区域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根源,必须加快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发展。
推动区域经济做强、做“绿”、做大
今年6月,闰土集团年产7000吨高档新型分散染料项目投产,紧接着,企业年产16万吨离子膜烧碱及氯衍生系列产品等项目相继动建,“今年是建厂以来投入最大的一年。”董事长阮加根说。分析上虞工业投资这一轮逆势增长,与区域经济的内在演进要求密切相关。
回头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一轮经济跌宕,促成了上虞产业的梯度升级。统计显示,经历2009年的短暂低迷,2010、2011年,上虞工业产值增速分别达到36.3%、22.3%。“尤其工业投资连续三年超百亿,产能正在释放,结构开始变化。”上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虞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36亿元和346亿元,已经具备做大、做强基础。根据规划,未来5年,这两大主导产业将分别实现1000亿元、800亿元的产出规模。
将新能源新材料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是上虞谋划未来之举。阳光、晨辉、舜和等代表着“科技、绿色、节能、高效”绿色新光源发展趋势,碧晶科技、亿利泰钴镍、嘉利珂钴镍、新时代集团浙江新能源材料公司等一批后起之秀增长势头强劲,上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已呼之欲出。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顺应区域经济发展,以全球化的竞争视角,致力产业链的“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实现三大主导产业的“做强、做绿、做大”,是上虞新一轮工业发展规划的终级指向。
在升级路径确立上,上虞十分注重体系建设,即通过链条的升级,实现产业的高新化转型。如首次明确装备制造要发展“四大系列”,绿色化工则瞄准工艺流程、产品与链条的“三大升级”。并通过对每个系列细分产品、项目和平台,推动产业体系的健全、完善。
金伟兔说,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以资金支持为例,每年用于工业强市的财政扶持资金达6亿元,5年总计30亿元。其中,10亿元将专门用于产业人才培育、引进。
发挥独特的平台优势
上虞推动此轮工业转型的最大底气,来自其独特的平台优势。
记者近日获悉,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与上海金桥开发区的深度合作已经展开,“金桥出口加工区上虞分区”即将在此挂牌,除为承接上海产业和资本溢出作准备外,园区还将设立日本中小产业园。
历经4年建设,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东一区已经“填满”,38家企业200多亿工业投入,成为上虞工业转型的重要一极。而在9.4平方公里的东二区,目前已经有17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项目落户,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投资占比超过90%。
至目前,上虞已经引进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杭州湾这块广袤的滨海之地,更不乏大型国企、央企的身影。“产业的选择是第一位的。”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杜永刚举例,央企中化蓝天含氟膜制品项目已落户园区,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含氟树脂—含氟膜—太阳能背板的完整产业链,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顶尖项目,其中的太阳能薄膜目前只有美国杜邦能够生产。
“我们先后遴选了天津滨海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地,最终决定落户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金港客车执行董事薛建平说。在项目办公室,来自上虞经信、人才等七大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场服务,甚至比北京方人员还要多。仅用11个月时间,金港客车即完成9.6万平方米厂房建设。
这位北京投资商同时认为,上虞如此“卖力”的服务并不吃亏,包括绿野汽车、金港客车、金盾拖车等在内,利用嫁接奔驰等国外先进企业技术、品牌,不仅将带动上虞汽车板块的初具规模,而且有机会带动周边产业链的配套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