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虞民间舞蹈哑鬼戏赏析)
上虞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查显示,受历史和自然条件影响,形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秧歌舞、高跷歌舞、踩莲船、龙舞、狮舞、打莲湘、蚌壳舞、腰鼓舞、大头娃娃等。这些民间舞蹈经过整理加工在每年的民间文艺大会串中闪亮登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有的民间舞蹈具有粗犷刚强、热情奔放的特点,如:哑鬼戏;有的民间舞蹈则以优美委婉、秀丽别致见长,如:踏歌;当然有的民间舞蹈兼收并蓄,形成刚柔并济的特色,如:民间杂技舞。
哑鬼戏是流传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北部崧厦镇、沥海镇、百官街道(南湖)农村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民间哑舞剧,又称“太平会”和“哑目连”。哑鬼戏以舞蹈、手势、表情、武技来刻画人物,表现情节。
哑鬼戏演出有观音、韦陀、鬼王、无常、阿领、夜魃、阎王、五鬼卒、大小头鬼,家仙、阿招、柳翠、刘氏、孝子等神、鬼、人角色共四十多个。表演内容有:“韦陀请观音”、“阎王发牌”、“刘氏得病”、“瞎子卜课”、“夜魃过河”、“送夜羹饭”、“夜魃请无常”、“前抲(捉)刘氏”、“调男吊”、“调女吊”、“文武科场鬼”、“挑镣枷”、“谋亲夫起解”、“饿鬼赌灾醉鬼”、“大小头鬼”、“大小头鬼戏柳翠”、“阎王发五鬼”、“后抲刘氏”、“敲纸铜锣”、“吊孝出丧”、“鬼王扫台”共二十多个场次。
哑鬼戏是取哑鬼戏中无常捉刘氏、无常抢夜羹饭等节目中的角色串成群舞,在东岳庙会游行中表演。哑鬼戏在流传中尚有“五无常”、“独脚无常”、“大小头鬼”、“高矮鬼”等鬼舞,都可自成一折。哑鬼戏中最精彩的节目是《送夜羹饭》《夜魃渡河》《女吊》等舞蹈。哑鬼戏除以舞蹈和哑剧手段表演外,还具有精彩的特技造型和托举技巧,如“男吊”演员在舞台梁上挂下的一匹白布上缠绕、吊荡,犹如杂技中的皮条,技艺高超。并且很有绍兴人民的风趣、幽默感,饶有乡土风味。
哑鬼戏以哑剧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也运用了一些杂技和技巧。如《夜魃渡河》《送夜羹饭》《女吊》等的表演舞蹈性较强,自成一体。动作难度似乎不大,但舞姿健美,如《夜魃渡河》,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拉渡船的过程,运用“矮子步”、“扫堂腿”、“后滚翻”,以伞代桨等生动的舞蹈动作,表现了上虞人民所熟悉的水上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再如《送夜羹饭》中家人斟酒,无常用杯接酒,阿领张口接漏酒的造型画面,层次分明,造型优美,动静结合,恰如其分。小无常阿领跳娃娃外八字步,手的上下摇肩摆动和欢快地跳跃动作,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形象。又如《女吊》中的女吊侧身披发冲到台前,一手拍地甩发亮相,垂手耸肩,动作粗犷奔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一个冤魂反抗的形象,表演的虽是鬼魂题材,却没有恐怖的感觉。《后抲刘氏》中五鬼差追捕刘氏,刘氏扑跌在地,小鬼在千钧一发之际用钢叉跺地叉住刘氏头发的高难动作及最后刘氏逃至高台倒翻下来,被众鬼差托举着下场等表演都十分惊险。哑鬼戏中大部分角色根据不同人物和特点,有自己的基本步伐和动作。如鬼王的“探海翻身”、“出召牌亮相”,无常的“旁吸步摆手”、“横步摆手”,阿领的“后踢娃娃步”、“端米筛”、“摸黑步”,女吊的“倾肩横移步”,夜魃的“矮子步”等均各有特色。《吊孝出丧》一场中的丢纸钱、敲纸铜锣、抬棺木,并以大进两步、小退两步的步法舞蹈,它的律动概括为“步要稳、气要沉、舞要美、动要真”,展示出江南出丧之俗和古代哑杂剧的遗风。
哑鬼戏的乐器就是整个演出伴奏是用目连号(先锋)和堂锣、大钹为主。演出时上场门放一把焰火,在一阵凄厉的目连号子声中,哑鬼出场,表现鬼域的恐怖。接着低沉浑厚的打击乐在中速拖沓的节奏中,形成一组急缓回异、高低悬殊、强烈对比的音乐,配合鬼王、女吊等舞蹈,使一幅阴曹地府恐怖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庙台上。目连号偶尔奏出急促的高泛音,扣人心弦。但在《送夜羹饭》中,又以轻松明快的小快板,配上无常等滑稽的舞蹈动作,真是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近年来,艺人们为了增添喜剧效果,还在这段舞蹈的高潮时加上唢呐,使人们喜爱的无常鬼舞带上了几分人间的欢乐气氛,增强了喜剧效果。
哑鬼戏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其他民间舞蹈的艺术形式,不断丰富改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上虞文化馆石元诗(全国劳动模范)经过8年的努力,创作并编排了哑鬼戏,现已入选《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成为民间舞蹈难得的精品。
哑鬼戏,起源于明清时期。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哑鬼戏仍然盛行于乡间,成为人们驱疲劳、解烦闷的一种精神食粮。当时代的列车进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哑鬼戏仍十分流行,在农村有演出队,自排自娱自乐,也有不少民间艺人手把手地教传。到了七十年代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哑鬼戏无可奈何从农村迅速消失。时至今日,哑鬼戏的传承已面临艰难的局面。民间舞蹈哑鬼戏要发展,要求舞蹈工作者要具有继承传统、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同时又要掌握好一个“度”,这既要保存原生态的基本特点,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舞蹈编导工作者不能只研究舞蹈,还要研究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弄清楚哑鬼戏舞蹈的产生过程,其中的思想感情,影响其形式、风格的生活生产方式等。因此,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民间舞蹈知识和理论,深入生活,去了解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民族特色,也应注意对原生态民间舞哑鬼戏的保护。
(原标题:上虞民间舞蹈哑鬼戏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