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漫议上虞家谱中的家教箴言)
一、明孝义,做好人
孝义,首先是孝敬父母,孝老爱亲。这一类祖训往往从警策意义上立言。如《达溪虹桥王氏宗范》言道:
孝父母为立身之首务。自当内尽其心,外竭其力,及时孝养,毋遗风木之悔。
“风木之悔”就是古语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对父母不能及时孝养,会留下终身遗憾。
孝养父母,属于古人所说的“天良”,而孝的本义是“敬”和“顺”。《道墟章氏祖训》讲:
境遇贫富不齐,而孝道贵乎顺亲敬亲,不然,虽日用三牲,不得为孝也。
对于父母仅止于衣食奉养,这不是本义上的孝顺。《驿亭经氏宗约》讲到孝顺首先是要体察父母:
事父母者当先知父母性情好尚何如,乃能曲体(体察)而无忤。不能于此处曲体,虽竭人子之力,父母勿欢也。
《古虞宋氏祖训》还讲到急性子与慢性子两种人,要求他们在父母面前要有善待的态度:
世间尝有两种人,性急人烈烈轰轰,凡事无不敏捷,在父母跟前一味自主自张的气质,父母其实难当。性慢人落落拓拓,在父母跟前一番不痛不痒的面孔,父母更觉难当。须善自变化,方可得父母欢心。
然而,对父母的敬爱体贴只是子女在家的孝义,古代孝义的内涵是全方位与社会性的,体现的是以孝为核心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社会价值观,就是说子孙的孝顺,不仅仅是生活上孝敬父母长辈,更是指子孙们能以自身的向善向上、立德立业的实际,有益于家庭和社会,从而实现父母长辈的良好愿望。换句话说,子孙在里在外口碑都好,这才是真孝顺。下管《管溪徐氏宗谱祖训》有道:
教子——子是我终身依靠,若不孝顺,反受他累。当教他孝弟,教之勤俭,不可令早眠晏起。纵富家有余财,不可令之妄用。少有骄顽,便当重责。虽不得做官,亦做一好人,我身后事便好托也。若惟事姑息,幼小时不知训教,后必亡身败家,反不若无子之为乐也。
这条祖训出自下管著名的明代先贤徐希明,在他看来,“做一好人”,乃是孝义教育的首要目标,这无疑是正确的。下管徐氏一门历史上贤达辈出,应当归功于徐氏的孝德门风。
祖宗望子孙做好人、走正道,所以许多祖训把孝与不孝的正反利害讲深讲透,就是要让后辈永志不忘,如《道墟章氏家乘祖训》:
太傅仔钧公家训:“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
仔钧公即南唐名臣、福建浦城的章仔钧,道墟的望族章氏就是他的后裔。这是非常出名的一条祖训箴言。
祖训中的孝义教育要求让孩子从小树立崇高朴实的人生价值观,反对庸俗利己的功利主义。如《古虞驿亭经氏宗约》言道:
知识初开,即当教之以孝悌忠信,为圣为贤,济人利物,多述古人事迹,开发其志气。勿以富贵利达动其欣慕之心。今三尺童子初入私塾,即语之曰:“汝读书为学,可以取科名、致卿相,良田广宅,丽色艳声。”是发虑(思考)之始已不可问矣!焉得为君子?焉得不为小人?
《上虞阮氏家训》也讲道:
书诚为上品,然以此而博显扬其志已卑矣。所要在明理敦品,穷则独善,达则兼善者,此之谓真读书。若夫行止不端,虽称饱学,与不读书何异?
所以,无论士、农、工、商四民,本无贵贱之分;在有良知的父母心目中,孩子成人不管立什么业,最要紧的就是行为端正做个好人。《管溪徐氏宗谱祖训》云:
士——读书为士第一好事。但既服士子之服,便当修士子之德,恬淡自守,勉力学问。居乡使乡人颂其德,居官使下民颂其政。若不守卧碑(指道德规范),妄行胡做,略得进步,便欣然目中无人。居官则肆为贪酷,虐害小民,是衣冠禽兽也,可以士名之哉?
农——凡人资质不宜读书,便当习农。此是本分生理,第一安稳。但耕耘收获俱要及时,旱潦俱要效勤,不可怕寒,不可怕热。若草率鲁莽,得不偿失,是谓惰农矣。
工——人无田土可耕,只宜做工,所谓日进分文也,故古人志在食力者亦多为之。但替人做事,当如做自己事,务要用心完美,决不可草率,虚受其工食。
商——人不读书、力农,为商亦治生一事。但要置货真正,戥秤、尺度均平,愚夫稚子亦莫之欺,则信实著闻,货物易售。货无壅滞,则利息自生。
二、务勤俭,尚朴实
孝为先,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这是风正气清的孝德门风,也就是祖训的基本内容。《上虞阮氏宗谱家训》讲:
培养子弟,必令执有一业。或读书,或力农,或贸易,或操作,此之谓四民。有一事以束其心,自不遐思及外务。其有不务正业者是为惰民,随时训以禁止之。
这是讲勤为本。《上虞任氏宗规》也讲:
人受生成,贵于务本。士习诗书,农勤艺树(种植),商通有无,工循法度。各尽其能,各守其具。毋怠毋荒,久而益固。业无不成,家无不裕。习惯自然,终身无误。
许多祖训都提到,子孙百千,人各有成,读书做官仅是个别,所以必须守本分,力本业。所谓“生男必教以就业,不可使之好闲;生女必训以娴静,不可使之乖戾”。《小坞赵氏家谱》讲:
士农工商,均有常业。所贵恒心自励而各勤乃业耳。盖人有一定之胜境,不拘所肆何业,即随在可自致,立收其效。若乃既居于此,又慕乎彼,则此心一纵,遂不免怠忽其业矣。业精于勤荒于嬉,事虽勤于始,尤贵励乎终。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勤天下无难事。尚须自勉之。
勤是创收养家之本,俭是守成治家之本,勤劳离不开节俭。《古虞宋氏祖训》讲:
凡治家之法,节俭为本。盖奢侈则不足,淡薄常有余。一丝一粒当审来处艰难。宴会嫁婚,量力而行,勿过奢费,使一效尤变成一族风气,关系匪浅。
《上虞任氏宗约》则云:
人有食用,不可无财。过而不节,嗟若则来(《易经·节卦》:“不节若,则嗟若。”谓不节制,就会后悔。)衣毋求美,食无过恢。俭以自矢,奢不我开。冠婚丧祭,惟礼自裁。岁时伏腊,循分所该。宁俭为本,毋满生灾。留有余地,岂不美哉。
上虞俗语说:“笑破勿笑补,笑懒勿笑穷。”衣服破了不补是懒惰,打上补丁是勤俭朴素,而铺张浪费则是不齿行为。《上虞贺溪倪氏宗谱族规》言道:
婚嫁为吉利事。近见人家各争奁聘多寡,并一切虚文缛节,务喜繁华,诚为可鄙夫。贫富岂论目前,奢俭何关荣辱?总之择婿不论贫富,求媳不计厚奁,愚人不知,总为体面二字,误尽终身。吾族以诗书传家,务须扫除俗见,敦尚朴素。一可为儿女惜福,一可为世俗针砭。省之省之。
勤俭接地气,勤俭之家一定能守住朴实门风。《管溪徐氏宗谱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