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骁龙 8 Gen3 发布后不到半月,联发科就推出了这款芯片,打擂台的意味很浓。
相比苹果 A 系、高通骁龙、华为麒麟,“发哥”的高端芯片,相对不太受到关注。
鉴于联发科是“山寨机之王”,外在形象就是“中低端”,人们很难把它和“高端”联系在一起。
从 DVD 到“山寨机之王”
联发科是从光盘存储技术和 DVD 芯片起家的,联发科的创始人蔡明介,被称为“台湾 IC 设计教父”。
1983 年,蔡明介加入台湾电路公司联华电子,1995 年带领公司的 IC 设计部门从联华电子正式独立,并改名为联发科技。
1997 年,联发科将 DVD 内分别承担视频和数字解码功能的两颗芯片,整合到一颗芯片上,并提供相应的软件方案。
这种整合方式,此前从所未见,因此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联发科业绩大幅增长,并在 2001 年成功上市。
随着 DVD 市场发展渐入瓶颈,联发科决定转型,他们看中了当时还很混乱的手机市场。
联发科把 DVD 上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制造手机芯片上,他们为客户提供了一份参考设计,这是一份包含硬件和软件的系统技术指南。
联发科提供电子版设计方案,使客户可以方便地进行修改,客户也可以直接使用这些设计,无需进行任何修改。
联发科此举,大大降低了手机的制造难度,大量中小厂商抢着找联发科做生意,直接催生了山寨机的繁荣。
2006 年,联发科芯片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达到 40%,是功能机时代当之无愧的“山寨机之王”。
*新浪财经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联发科势头有所减弱,但他们坚持精准定位中低端手机市场,依然占据了大量份额。
2011 年,联发科发布安卓智能手机平台 MT6573,正式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也在不断攀升。
2012 年,联发科发布了 MT6589 等三颗芯片,他们在中国大陆的芯片出货量,达到史无前例的 1.1 亿。
即便到了智能机时代,“山寨机之王”依然强大。
冲高血泪史
联发科芯片的最大优势,在于高集成度,单论技术能力,并不是最先进的。
因此联发科芯片的主要客户,是中低端品牌,以及大量山寨厂商,高端品牌根本看不上他们。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山寨机份额在不断下降,联发科为了开拓市场,也要冲高端。
2015 年,联发科推出了 Helio 系列芯片,正式开启了他们的冲高端之路。
Helio 芯片还细分出了主打高端的 X 系列和主打中低端的 P 系列,可以看出联发科的野心是很大的。
但肩负冲高任务的 Helio X10,却严重翻车,芯片不仅遇到了 Wi-Fi 断流问题,还出现“1 核有难,9 核围观”的情况。
但联发科却没有吸取教训,他们疯狂堆砌核心,于是“史上首款十核处理器”Helio X20 便在 2016 年推出。
Helio X20 依然出现了 GPU 性能不足、台积电 20nm 工艺漏电率高、调教不佳发热大等一系列问题。
至于联发科发布的超频版芯片 Helio X25,缺点也是类似,因为技术更新不及时,导致综合体依然较差。
2016 年 9 月,联发科紧急推出了基于 10nm 工艺的芯片 X30,企图挽尊,但最终亦无济于事。
高端芯片的惨败,引来外界的冷嘲热讽,人们对联发科的“低端”印象,几近固化。
与此同时,原本对中低端市场不看重的高通,也瞄上了这块宝地,他们先后发布了骁龙 660 等中低端芯片,抢夺客户。
联发科的客户,被高通挖走了不少,高端市场受挫,现在还被人偷家,联发科怎一个惨字了得。
在首尾不能兼顾的困境下,联发科选择壮士断臂,断掉高端芯片线,重新回到中低端核心业务圈。
屡屡碰壁之后,联发科放缓了进军高端市场的步伐。
高端路重新出发
2018 年,联发科将集成了 AI 处理单元和 ISP 单元的 APU 塞进了 Helio P60 中,这大幅加强了其中低端处理器的图像处理能力。
结合 P60 超高的性价比,联发科成功获得了传音等出海大厂的青睐,从而帮助联发科在中低端市场重新稳住阵脚。
不过,联发科始终没有放弃冲高的梦想,他们需要等待一个时机,随着 5G 的降临,时机终于到了。
2019 年 11 月,联发科发布了首款 5G 芯片天玑 1000,意图重新冲击高端。
2021 年,联发科发布天玑 1100/1200 两款旗舰芯片,完成了高端战线的过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