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科技频道 >

小米豪赌千亿造车是迫不得已还是先天优势?

来源:xiaohei  2021-04-03 10:48
    3月30日,小米举行春季新品发布会,在发布会中雷军正式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不过他没有透露过多关于造车的细节,仅宣布小米全资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子公司,未来十年将投资100亿美元。
 
    越是不多说,越容易引起好奇,这小米宣布造车消息过去几天了,依旧是各大社交平台的热议话题,网友对于小米造车褒贬不一,也有许多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对小米入局纷纷表示欢迎,其中不乏小米汽车未来可能的竞争者,他们期待在多年后和小米同台竞技。
 
    虽然互联网企业进军企汽车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互联网巨头,陆陆续续以不同的形式投入到新一轮的造车浪潮之中,小米自身也早以资本形式介入新造车势力,只不过这次小米巨资投入,雷军亲自操刀,说明在是十分看好智能电动汽车的这块大蛋糕。
 
    对于小米造车,外界有普遍有一个质疑声音,那就是它此前没有任何汽车相关经验,造车底气是从何而来?
 
    翻看过去年间的消息,其实小米很早就跟电动汽车扯上了关系。2013年,雷军两次拜会马斯克,开始关注电动车行业。随后几年,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与小米曾多次投资汽车领域的相关厂商。在此过程中,相信他看到了在创业造车过程中面临各种地狱级别的技术挑战,以及供应链端零部件定制的问题,这些风险与困难也是稔熟于心。
 
    当前新能源汽车风头正盛,首先有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扶持,其次市场对新能源车也抱有积极态度,据权威统计显示,在2020年电动汽车的个人购买比例超过70%,整个市场逐步稳定、成熟。这为小米这样的后来者提供了丰厚的生存土壤。
 
    从2011年开始腾飞的小米,经过十年的发展,有着坚实的根基支持。目前,小米拥有万人规模的研发团队,主营手机业务排名世界第三,MIUI月活用户达到3.68亿人。
 
    同时在AIoT智能互联领域,小米建立了庞大的跨品类生态体系,有着极高的用户黏性和生态协同优势。在汽车+互联网的新时代,小米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可以凭借强大的生态,为用户带来更加简便舒适的车机互联体验。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刻热搜,其实小米早就经过各种精心布局。2015年起,小米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领域相关的发明专利。
 
    所谓隔行如隔山,一家以手机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跨界去造车必然是困难重重。摆在小米面前的首个问题是如何面对行业内车企的竞争?
 
    相比制造手机,造车的工艺流程更为复杂,即使汽车研发完成可以实现量产,但还要面临严苛的安全性测试,在这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研发和探索。因此小米需要迅速组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汽车研发团队,在汽车领域中占领一席之地,以抗衡其他汽车厂商的挑战。
 
    小米不像蔚来、小鹏一样具备电动汽车动力相关的技术储备,其次也没有制造整车的经验。业界普遍认为,小米会采用“互联网+传统车企”的合作方式切入汽车领域,例如百度与吉利的合作模式,小米可利用优势进行设计与软件研发,车企则提供硬件支持,实现双赢。
 
    遥想当年小米是以“价格屠夫”的身份杀入智能手机行业,为自己牢牢竖起了高性价的大旗。但主打性价比卖点的小米,在手机产品利润率上并不占据优势。雷军在发布会上披露,小米为造车储备现金达1080亿元。
 
    随着未来的发展,资金的数目会水涨船高,据媒体《晚点LatePost》统计,国内三家新锐造车公司,在实现汽车1万辆产量的起步阶段,融资金额就需要约130亿到160亿元。此时小米入局必绕不开庞大的资金需求。但在全球手机市场增长率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小米能否通过其他途径创造更多的利润维持现金流,持续供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迄今为止,小米可谓是目前热议最多的跨界造车者,它与消费者打交道的有丰富经验,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这些都具有先天优势。但造车难度不同,100亿的初期投入还不一定可以泛起涟漪,后续的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原因也接踵而来。雷军此时的全面入局汽车行业,能否踏着此前“探索者”的肩膀,实现自身的进一步蜕变,这一切就交给时间来验证,让子弹再飞一会吧。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