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漳河是山西长治市的母亲河,这是大家公认的。不过呢,这条河的名气远远没有“借腹生子”而来的红旗渠有名。
为什么说红旗渠是“借腹生子”而来的呢?因为红旗渠原本在地图上就没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林县人民,组织了10万大军,来山西借浊漳河水而修成的。
滔滔浊漳河
说是借水,实际上就是从浊漳河分流。历时十年而建成的红旗渠引水工程,又称为人工天河,它蜿蜒流淌在海拔1200多米的太行山腰间,宛若一条灵动的飘带,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
关于红旗渠,曾经有这样的赞誉:“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现在媒体上说起红旗渠,都说是河南林州人当年如何如何拼搏奋斗,去很少有关注过山西平顺县人做出的贡献。
王家庄村古民居
了解平顺人脾气秉性的人都会说,平顺人太实在了,只会做不会说。这一点在胡哥的古村走访中,也屡次遇到过。
经常是这样的场景:在古村中穿街过巷,流连忘返,往往就错过了吃午饭的时间。当走过一家门前时,正在门口吃午饭的大爷大婶,就会憨厚地笑着说:进来吃点饭吧。
表情慈祥,语言朴实,丝毫没有见外的客气语调,似乎就是迎接远方游子的语气,是实实在在的,你能听出其中的真诚,是真的请你进来吃饭而不是纯客气。
在平顺王家庄村访古村,同样也遇到了这一幕。胡哥只是笑着摇摇头说:不了,吃过了。谢谢啊。
红旗渠和浊漳河相伴而行
在村中大街小巷缓步慢行,猛然间,就见到一条清流淌过来。它不是河流,两边有石坝,是一条水渠。
这条水渠,就是大名鼎鼎的红旗渠。
很意外吧?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平顺王家庄村可以说是红旗渠的生命之源。因为,红旗渠的源头就在距离村子不远的崔家拐。
红旗渠源头
平顺县石城镇崔家庄(拐)村是红旗渠的源头,在这里,两县人民截断浊漳河,筑起引水枢纽涵洞,将浊漳河水部分导流入红旗渠内。
渠水经过涵洞石坝,与浊漳河并行而下,12公里后,在王家庄村,浊漳河下流而画出一个大弯。
红旗渠渠首枢纽
而红旗渠呢,则从元宝山半腰上的王家庄村中穿行而过,短暂地与浊漳河分开,抄近路在拐过弯之后,追上浊漳河,继续并行了一大段。只不过,这时候,红旗渠已经远远高于越流越低的浊漳河了。
王家庄和红旗渠的缘分不仅是穿村而过这么简单。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山西段指挥部就设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三嵕龙王庙内。
曾经做过红旗渠修建指挥部的三嵕庙
王家庄村民勤劳朴实,也忠厚忠义,对帮助河南林州人民倾尽所有,大力支持了红旗渠工程。
比如,有一处长达400米的涵洞要从村民的房屋下穿过,使村民的住房安全受到威胁。王家庄村民舍小家为大家,不讲任何条件,同意了工程要求。
再说王家庄村民对红旗渠工程的后勤支持。当时只有600来人的村子,一下子就住进来10000多名民工。村民们为他们腾房子、空院子,烧水做饭更是平常事。
仿古戏台
而河南林州人民也回馈了真挚的感谢。他们为王家庄村修建了一座仿古戏台,请戏班子来给村民唱戏慰问演出。后不幸失火烧毁,只存残躯。
现在的戏台院子内荒草丛生。戏台是五开间二层楼,木柱分隔出三间戏台,两侧各一间槛窗。柱间雕花雀替保存完好,檐下雕龙头型斗拱,古香古色。
正中梁柱额枋上,雕一个五角星,揭示了此戏台的建造年代。两侧山墙墀头是石雕加砖雕的太极图组合图案,古今结合。
仿古戏台侧面
红旗渠从村中穿过,也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水汽的滋润。同行的小王就是王家庄人,他说,小时候常常在石坝上玩水,经常在坝上比赛跑。那时候胆子真大啊,也不怕掉进水渠里。
滋润了长治人民的浊漳河水,从红旗渠建成起,又流淌入河南林州,滋润了亿万河南人民。
这条人工天河,也谱写了河南、山西两省人民一家亲的团结和睦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