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场征名活动,还能意外收获这许多珍贵的乡愁记忆。”
4月16日,康桥街道推出“嗨,新康桥”社区征名活动,面向居民和广大读者集思广益。让活动举办方没想到的是,除了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取名稿”外,竟还从一群老底子康桥人嘴里,“挖”出了许多至今已鲜为人知的传说故事。
比如说,康桥这个地名的来历,你可别往徐志摩的诗里“钻”。康桥街道的老人们说,“康桥”一名其实来源于“万善桥”。那是一座由三块条石铺就的小桥,桥面不过两三米宽。隋朝的时候,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开挖,一户姓康的人家搬到了桥附近。康家在当地名望较高,觉得“万善桥”的名字不好听,于是便改名为“康家桥”,后世又把“家”拿掉,称做“康桥”,名字便沿用至今。
还有“蒋家浜”一名,是因为当时有4个自然村共用一条“断头河”,其中姓蒋的在村里人数最多,便取名“蒋家浜”。
关于“义桥”的传说则更多了,有一个版本说的是当年有一位当官的人家想造一座义政桥,造桥的石头都运到了,桥却造不成了。虽然不见义政桥,但是义桥的名字倒是流传了下来。
征名活动,勾起了康桥人对这片土地深埋心底的感情,还挖出了许多运河沿线的文化碎片,他们不想让这些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文化丢失、断片。
好消息是,康桥街道其实早就考虑到了。昨天,街道方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运河入杭第一寺,宝积寺见证了康桥的历史与发展。随着运河东岸景观带样板段的开工建设,宝积寺也启动了改造修复工作。今后,宝积寺周边的运河民俗文化街区,将打造成为国学文化、状元文化及运河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区,留住这片土地的根与魂。
要传承,这是大伙儿的共同想法,但新社区取名要“打破旧框框的束缚”也是许多参与取名活动者的共识。
“从传承角度上讲,我们各个经合社继续保留原来的名字,包括平安桥、永和、吴家墩、蒋家浜、义桥、独城等。但如今社区范围重新划分了,大家分散在了不同的片区,新名字还是要有新意。而且,这次调整是好几个村并在一起,大家都放弃原来的老地名,才都不会有意见。”
71岁的沈顺昌,曾担任杭州三里洋港口装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看得很长远,“这里以后还会有很多新康桥人,新社区取名字,寓意好又叫得响就行。”
56岁的徐斌从小在康桥老街长大,他给了一条建议——既然是康桥街道,大家都是康桥人,索性就保留“康”字,围绕“康”做文章。“‘康’这个字寓意好,念起来也响亮,后面再添个有意义的字就行。”
徐斌甚至已经设想了一些好名字,例如“康达”“康平”“康裕”“康秀”。“‘康平’是因为我想到了平安桥的‘平’字,这样就可以把康桥和平安桥都结合进去,而且‘平’还有平安的寓意,一举两得。想到‘秀’字则是因为我们常说‘北秀康桥’,取名‘康秀’也很有意义。”徐斌解释。
目前,社区征名活动还在继续,期待更多“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