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财经频道 > 上虞股市 >

中央两个“万亿”新政,缓解地方财政收支逆差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3-11-26 17:45
地方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而刚性支出压力不减,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各地财政部门数据发现,截至发稿时间,17个省份公开了前10个月财政收支数据。其中除了山西外,其他省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这反映地方经济稳步复苏带动收入增长。
不过,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一大重要因素是,去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性减收政策,导致去年收入基数低。下半年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如果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多数省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下滑。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卖地收入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而民生、偿债等刚性支出压力不减,使得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些欠发达地区基层财政困难。
为了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缓释债务风险,中央财政发力支持地方,10月份以来推出两个万亿级新政——一方面,允许20多个省份发行了超1.3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来缓释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中央四季度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无偿给地方使用,投向救灾防灾等领域。
图片
前10个月地方财政收支情况
今年地方财政日子依然不容易。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约10.2万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18.6亿元,同比增长4.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收入约8.4万亿元,这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
上述收入并未包括地方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债务收入等。从目前公开的17省份的财政收支数据也不难发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明显超过收入。且下半年随着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同比少退的不可比因素逐步消退,各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普遍放缓。具体到各个省份有明显差异。
17个省份前10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中,山西是唯一一个负增长(-0.8%)省份。去年由于煤炭等价格上涨,煤炭大省山西财政收入增速位居全国首位(21.8%),而随着今年煤炭等价格回落,叠加去年高基数,使得山西财政收入尤其是相关税收出现下滑。
全国31省份中,前10个月除了山西外,其他省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14个地区保持两位数增长,包括江苏、北京、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不过这些省份受去年大规模退税减税、经济下行等影响,收入出现下滑,基数较低。
从不少省份披露的前10个月主要税种收入情况来看,受去年增值税低基数影响,各地增值税收入出现大幅增长,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出现下滑。
比如,北京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北京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6%,主要是受部分企业2022年经营利润下降、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收入减少影响;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0.9%,主要是贯彻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同比增加、拉低增幅。
如果要更真实地洞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状况,显然需要剔除去年超2.4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性减收因素。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近日撰文称,今年前三季度若剔除留抵退税之后,仅三分之一省市的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多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均为负增长。多数省市财政收支持续维持紧平衡状态,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张。
正是由于地方实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乏力,且疫情三年地方持续保持一定支出强度,使得今年前10个月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4.2%)明显低于收入增速及年初预期(5.2%)。其中江苏、山东、安徽支出增速低于2%,云南、广西等支出增速出现下滑。
以卖地收入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更是惨淡。
去年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开发商资金紧张等影响,土地市场低迷,卖地收入大降使得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1.6%。而今年楼市和土地市场调整仍在继续,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约4万亿元,同比下降16.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约3.5万亿元,同比下降20.5%。
具体到各个省份情况不一,但大多数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出现明显下滑。比如,前10个月,云南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0.7%,江西下降21.6%,甘肃下降24%。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影响了当地可用财力。由于以卖地收入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使得前10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也出现明显下滑(-13.6%)。
具体到各个市县,财政收支情况差异更大。多位地方财政人士表示,受税收增长乏力尤其是卖地收入大降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比较紧张,而保民生、保工资等刚性支出不减,叠加偿债进入高峰期,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中央两个“万亿”支持地方纾困
在当前形势下,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困难,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中央一揽子化债方案下,今年10月份开始,内蒙古等20多个省份相继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截至11月24日特殊债发行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贵州拟于11月24日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701亿元)。这笔巨额资金将用于地方偿还存量债务,即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另外,中国人民银行等也多次表态,金融部门已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债务风险。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1.3万多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可以实现展期降息,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目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务负担较重地方的财政收支矛盾。
同时,国务院明确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中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其余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受此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将相应调增5000亿元,增幅将由5.2%提高到7.4%。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告诉第一财经,当前时点新增1万亿国债,一方面是基于今年部分地区灾后重建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弥补今年地方因“土地收入”持续降低而造成的广义基金资金缺口。
缓解地方财政困境,除了上述中央两个万亿级新政支持外,各地也通过自身努力,增收减支来使得全年财政收支做到平衡。
比如,部分地方加大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力度,加快土地出让节奏和力度,依法依规深挖潜在税源财源,强化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不少地方坚持过“紧日子”,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非刚性非急需支出等。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短期要开源节流解决财政收支矛盾。中长期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财政可持续性问题,比如必须深化改革,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简政放权、精兵简政裁撤冗员、深化行政体制、财政税收体制、社保制度改革,从而走出财政困境。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