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公布后,各地物价表现也陆续揭晓。
当月,全国共有20省份CPI同比下降,仅9个省份上涨。全年季度已近尾声,未来物价怎么走?
全国各地CPI“降多涨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全国CPI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
制图:侯雨彤
记者查阅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库发现,10月份有9个省份CPI同比上涨,分别是:青海、上海、内蒙古、天津、黑龙江、河北、海南、广东、甘肃。
其中,青海涨幅最大,达到0.6%;天津、上海、内蒙古同比上涨0.4%,并列第二。
10月份,北京、浙江两地CPI同比持平。此外,共20个省份当月CPI同比下降,其中新疆是唯一降幅超过1%的省份,为1.9%。
对比上月,海南CPI同比增幅最大,为0.7个百分点;新疆降幅最大,为1.4个百分点。
需求恢复或支撑价格
总体来看,10月份各地CPI“降多涨少”,全国CPI同比下降,主要受食品价格影响。
从同比看,10月份全国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5个百分点。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3%转为下降0.8%,与近10年平均为持平的季节性水平相比,降幅较大,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食品价格的回落主要是受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在10月份天气晴好、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足,再加上节后消费需求回落等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从非食品价格看,涨幅比较平稳,10月同比上涨0.7%,涨幅和上个月相同。
核心价格方面,10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环比持平。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和1-9月份持平。
今年已接近尾声,后续物价怎么走?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0月份食品价格对物价影响较为明显,与近年来持续加强粮食安全和食品供应保障,以及猪肉产能去化偏慢导致的价格低迷有关。此外,今年以来服务需求整体复苏,但易因节日等季节性因素出现波动。
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整体上延续恢复向好的态势。从需求变化来看,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都在持续恢复。从货币条件看,广义货币保持较快增长,市场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基于这些因素判断,下阶段价格低位运行的状况将会逐步缓解,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官方出手应对猪价过度下跌
作为影响食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变量,猪肉价格最近有点“跌跌不休”的意思。
温彬指出,国庆节后需求回落,供给端产能去化缓慢,叠加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中小散户恐慌性出栏增多,导致10月猪肉价格延续回落态势,环比下跌2.0%,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环比+9.4%),本月同比跌幅扩大至30.1%。
三成的同比跌幅,意味着仅这一项,就影响10月CPI下降约0.55个百分点。
但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从边际变化的视角看,猪肉价格并非出现“暴跌”,而是去年7-10月存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累积基数效应,本月猪肉价格环比降幅仅为2%。但由于今年7-10月与去年同期猪周期的明显错位,猪肉价格已经连续四个月构成对CPI同比较大幅度的拖累。
围绕猪肉价格,官方已有所动作。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连续三周以上运行在5:1~6:1之间,处于《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为推动生猪价格合理回升,按照预案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格林大华期货研究员张晓君表示,回顾2009年以来,历年启动猪肉收储的时间节点基本在3至8月份的猪肉消费淡季。而当前临近11月底,即将进入猪肉消费旺季,12月份猪肉消费需求环比有望明显增加。此时国家进行收储,一方面,旨在增强养殖户信心,减少短期集中恐慌出栏,进而限制猪价进一步下跌空间;另一方面,10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去化加速,政策引导养殖端合理去产能,将避免集中大幅去产能导致的后期价格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