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不少重要港口,如上海、天津、宁波等,海量空集装箱堆积如山,上海港甚至将集装箱堆到太仓去了,这种景象很多年都没见过了。
由于国外海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直线下跌超80%。
很多珠三角、长三角的老板们纷纷抱怨,“订单大跌、甚至一单都没有!”,没有订单意味着他们收入方面受到很大影响,不得不进行裁员减薪,更有公司因接不到订单濒临倒闭。
中国制造业到底怎么了?国内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那么订单去哪了?
国内外贸业
在全球前三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中国占据了十个席位,其中上海居首。然而疫情三年,导致出口货物量锐减。
上海、广东等地的码头如今堆满了空置的集装箱。中国商人们抱怨他们接不到外贸订单。
据全球集装箱租赁和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20/40英尺集装箱CAx的数值均高于去年同期。
其中第二周达到0.66,之后几周稳定在0.64,已经连续7周在0.6以上。作为对比,2022年第三周,上海40英尺集装箱CAx的数值只有0.48,最高时也仅为0.59。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当CAx指数高于0.5,就说明入港集装箱的数量太多了,超过了离港集装箱的数量,这样就会造成空箱堆积的情况。
这背后很大部分的原因来自我国最大的客户-美国,根据CNBC供应链热图数据显示,美国在中国的制造业订单下降了40%,接近腰斩,的确令人惊恐。
难道是美国消费需求减少了?事实上,它的需求并没有萎缩,2022年美国进口贸易额为3.96万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5561亿美元。
另一边,很多熟知的国际品牌,如苹果、阿迪和耐克等早就开始在印度、菲律宾、越南生产了,这意味着美国在尝试减少对华进口商品的依赖性。
说个数据吧,2022年10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了0.4%,出口也同比下降了0.3%。
如今我国已经实施放开政策,按理来说外贸订单应该有所增加,但事实却是我国高中低端市场全部失守。
那东南亚地区能否撼动“中国制造”的地位?答案是否定的。虽然部分外企去了那边,成本是降低了很多,但是同样质量远不如在中国生产的。
这还不算最致命的,一些电子产品的制造,是需要一定水平的技术工人,但当地这样的人才非常的少,因此生产上就出现进退两难的窘境。
这不,据越南劳工总联合会称,2022年,来自美国的出口订单今年已经下降了30-40%,而来自欧洲的订单则下降了60%。
仅去年第四季度,已经有1200多家出口公司削减员工的工作时间或被迫裁员。超过47万名工人的工作时间被削减,而约4万名工人已经下岗。
那么就奇怪了,既然东南亚的订单也不多,那么美国到底在跟谁做生意?
其实翻翻美国贸易数据就知道了,2022年美国从欧盟那边进口,超过9000亿美元,其次是加拿大,接近8000亿美元,然后是墨西哥,最后才是我们中国。
要知道,曾经我国可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国,而现在欧盟已经抢了我们不少的订单,欧美人这波操作属于“关起门不带中国玩”,好嘛,果然是一家人。
最近,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对外公布202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时,就提出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去年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已经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
我国外贸正在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包括成本上升、转型升级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尤其会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承压。
曾经我国企业的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以外,很大部分都是出口给欧美,但现在欧美能够自产自销,说白了就是他们在一起抱团,对我国依赖大大降低,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中国作为世界上地大物博的人口大国,拥有着很多的物产资源和劳动力。凭借着这些先天的优势,全球绝大部分的日用消费品、中低端的工业产品等都出自中国制造。
但如果还是生产过去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竞争力方面就没有太大优势了。
所以对中国外贸企业来说,如何提高出口产品价值,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发展,才是我们应该更加关心的问题。
毕竟技术高的有门槛,别的国家不一定能做得来,如果我们能搞得定的话,就能吃到一波很大的红利,更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
如今我国贸易市场面临的问题是,一边欧美自己玩,一边东南亚想取代我国,因此我们必须要找出新的出口,比如打开周边市场。
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是如此。现如今与我国距离较近的东盟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年的前十个月,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值增长了超过15%。
这说明东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市场的主要合作伙伴,这无疑增大了我国的外贸订单,也是好事一件。
结尾
想要稳固住国际的经济地位,进出口贸易十分重要。多增加其他的出口渠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除此以外,就是要对目前的产业进行升级,当然了,在升级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的“阵痛”,但这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因为这不仅关乎着2亿外贸人的生存问题,更是关乎到每一个人。
先别急着说我在贩卖焦虑,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
比如一家大型外贸企业倒闭关门了,那些生产配套产品和零部件的企业,还有附近的餐馆,娱乐场所,超市,旅馆等,是不是也会跟着关门?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试问谁能承受?
正如小破球里面说的“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制造从无到有,卖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还,这背后其实离不开每个人的贡献。
所以这次集装箱堆积如山,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是否需要做出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