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学术性调研文章,显示45岁以上、或已婚、或自以为投资经验非常丰富的男性,在遇到宏观经济下滑或股市低迷时,出现的恐慌性抛售行为要比其他投资者群体严重得多。
这份研究是由麻省理工的丹尼尔·埃尔金德、凯瑟琳·卡明斯基、安德鲁·罗三位教授带领5位教员和8位博士生学生一起完成的。他们通过对世界上几大主要经济体超过60万名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并建立模型测试分析,发现以下现象:
1、散户投资者对市场的反应和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投资经验、可用投资金额等有明显关系。
45岁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线,45岁以上的投资者相比其45岁以下的投资者,在遇到股市下坡时,恐慌性抛售的比例要高出30%,而且相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新兴经济体散户这一特点更加明显。
男性投资者在恐慌性抛售中,表现得比女性投资者还不淡定,出现跟抛的概率比女性高出18%。
已婚人士要比单身人士更容易受市场震荡的影响。
那些自以为“拥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个体投资者,在面对股市不佳时,大多数坚持的耐心仅仅只有5-10个交易日,而且一旦宏观经济指标不达预期且有连续2-3个交易日的大盘大幅下跌时,这种投资者出现抛售的概率高达82%。而那些觉得“缺少投资经验”或“投资分析能力不足”的投资者,如果没有第三方怂恿的前提下,大多数会选择长期持有,等待回本。
可用投资金额方面,个人所有投资组合中,总金额低于2万美元的投资者,要比高于2万美元的投资者更频繁进行交易,而且面对市场低迷坚持的周期更短。
2、如果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会发现,“自以为拥有丰富投资收入的已婚男性”是所有因素组合中最容易抛售的群体,而且和其拥有的可支配投资资金关系不大。但,如果换成女性,可支配投资资金金额的影响会更大些。
3、投资越多元化,出现抛售的概率越低。
4、在股市低迷周期来临之前,总体持仓收益为负者(也就是炒股亏钱的)出现抛售的比例要比持仓收益为正者大,但成拱桥状变化——本身亏钱已经达到30%以上的投资者,反而不愿意抛售了。
在这项研究里,麻省理工学者们对恐慌性抛售的定义为:一个家庭账户的90%的股票资产在一个月内出现暴跌,其中50%以上是因为抛售导致的暴跌。简单说就是,一个月内暴跌的9成资产中,超过5成是个体投资者恐慌性抛售导致的,而非经济低迷或股票市场等因素。
对于这投资者进行恐慌性抛售的原因,麻省理工这份研究报告中没有进行学术性或调查性探讨,只是估测为“人们对损失的恐惧和对市场失望导致的放弃性心理驱动。
不过,这份报告于结尾处提醒投资者,恐慌性抛售是导致股市低迷周期变长和跌幅加深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另外两大是经济周期和社会动荡)。个体投资者面对系统性投资风险的最佳方式是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量力而行,多元化投资,而且选择相对稳定的蓝筹股,避开夕阳产业——哪怕这个产业的很多股票正被炒得火热。
经过这次研究,麻省理工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预测模型,通过输入市场历史投资组合占比、大盘历史走势、经济周期指标、人口发展趋势和投资者可支配收入变动情况,可以估算出不久的将来,是否会出现恐慌性抛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