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18项社区治理工作要求
北京将全面推行社区弹性工作制
推行分片包户和民情日记制度,制订以反映居民满意度为主导的社区工作考评指标体系,推行社区弹性工作制度全时段全响应服务居民……本市基层治理体系将越来越完善。昨天下午,北京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召开全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发布了由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向社区治理深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了18项社区治理工作要求,以不断完善基层政权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社区服务站推行“综合窗口”
《方案》要求,要发挥社区服务站服务平台作用,优化服务站人员配置和岗位分工,按照每1000户1-2人的标准配置专职工作人员,社区服务站政务服务全面推行“综合窗口”模式,实行“一口受理”预约办理、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办理。同时,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动员参与作用,到2022年实现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5个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各下属委员会至少培育1个对应其功能职责的社区社会组织。街乡镇和社区要对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要给予场地、人员等方面的便利和支持。加强街乡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和社会组织服务孵化基地(中心)建设,3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
实行分片包户和民情日记制度
根据《方案》,本市将继续落实社区协商制度,作为社区收集社情民意、社区公共事务决策、居民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每年组织不少于12次。社区要严格按照确定协商议题、公示协商信息、开展协商活动等相关程序要求,通过“社区议事厅”,开展议事协商,协商成果由社区或社区协助街乡镇及时落实。
各社区还要畅通社区社情民意搜集渠道,实行分片包户和民情日记制度,社区工作者年入户率不低于90%,入户方式可以多样,实现“五清”,即社区基本情况清、重点群体状况清、流动人口动态清、驻区单位资源清和矛盾诉求隐患清。在考核评价方面,各区要制订以反映居民满意度为主的社区工作考评指标体系,通过第三方评估方式,各区或街乡镇定期对辖区社区进行工作综合考评,并进行排名通报。
社区须公布工作时间和电话
《方案》明确,本市将全面推行社区弹性工作制,采取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形式全时段全响应服务居民,延长社区服务活动设施开放时间。根据《关于社区落实全响应服务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全市社区正常上班时间一般为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30,预约服务时间一般为17:30-21:00,周六上午为值班值守时间,具体时间各区统一规定。周六上午各社区要安排值班值守人员,开放活动场所和设施,通过公布的手机号、微博、微信公众号、相关社区网站等渠道为居民开展预约服务。社区还要在显著位置向居民公布上下班时间和值班电话,保持通讯畅通。
补齐社区服务设施
《方案》还要求各社区补齐社区服务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补齐社区管理服务用房、养老照料中心(驿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警务室、社区文化设施、幼儿园,以及便利店(超市)、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发、家政服务、代缴代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商业服务设施,保障“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此外,本市要全面推进腾退空间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闲置用房和设施公益化利用。推进有条件的街乡镇按照社区人口数量和资源条件等,试点建设一批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体,探索社会化运营。推进“社区之家”建设,推动社区内各单位的停车设施、活动场地、食堂等资源和设施共享使用。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