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汛期来了,还要在城市“看海”吗?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6-17 17:13

  央视新闻周刊 | 汛期来了,还要在城市“看海”吗?

  白岩松:时间进入6月份,与水有关的新闻又多了起来。南方多地抗洪抢险的新闻,又开始让人揪心。没办法,上周二(4日),水利部宣布我国从南到北已经全面进入长达三个月的主汛期。本周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就在接连的强降雨,显然已为今年的防汛工作拉开了大幕。根据专业部门的预测,今年主汛期降水将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态势,长江中下游淮河,珠江等地可能将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黄河上中游海河松花江等地将发生局地暴雨洪水。本周国家防总公布已经有22个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的省份,受灾人口已经达到了675万,但好消息是比近5年的平均值少48%。但挑战仍在,在农村,有农村的问题,在城市,有城市的问题。我们是否已经有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与水更好的相处?

  【从预警到预防】

  溪竹山村,位于广西全州龙水镇。上周日清晨,突如其来的洪水夹着大量泥沙,冲进145户正在熟睡的村民家中。村民唐丽平的母亲,被大水冲到五六里外的下游村子,没有生命危险,但不幸的是,父亲被卷入了一米多深的流沙淤泥,离开人世。而这样的悲剧,在10公里外,同样遭遇山洪的全佳村,及时得到了化解。

  原来,当天凌晨,位于桂林的地质环境监测员王旋,根据气象、水文局提供的每小时雨量表发现,龙水镇地质灾害易发区降水持续加强,判断该地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很高,于是立即向镇政府做出预警。全佳村的村支书蒋吉富接到通知后,每隔1小时就到村里巡逻一次,大约凌晨5点,他发现,江里的水不是清水而是浑水,很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他立即组织15人挨家挨户打电话、敲门、拍窗,叫醒村民撤离。

  王旋已做了8年灾害预报工作,对她而言,汛期是一年工作最繁忙的时候,24小时轮班、临岗值守,只是家常便饭。如何让暴雨次生灾害,从成功预警走向成功预防?

  她很欣慰,村支书蒋吉富在防汛体系末端,起到了应有的关键作用。而这“最后一公里”的成与败,也是包括应急、水利、地质、气象等多部门在内的庞大国家防汛系统最为关心的环节。今年,为应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国家防总已在地方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部门,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伍110多万人。

  广西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黄华爱:抢险是最后关口,洪涝灾害防御工作这几年来,一直往前转移,确保风险能提前发现提前消除。当地的群众他们最了解本地的情况,信息传递最快,工作效率最高,群测群防,关键环节就是预警信息的传递和人员提前转移。做到这两点,就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白岩松: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每年汛期的时候,城市的防水能力,都在引发人们的关注。上周(8日)节目当中,我们就有一条短新闻提到了长春的内涝,不巧这周二(11日),长春又迎来了一次雷阵雨,市区内降水量25毫米,算不上大,但是那些积水的路段还是没能跑掉。此外,这周的南方暴雨导致广西桂林、湖南永州、福建三明的很多城市也都出现了内涝,雨大是原因,但我们的排水能力,是不是也是个问题呢?

  【长春看“海”】

  周二(11日),一场暴雨突降长春,根据吉林省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来看,长春市区内平均降水量达到了25毫米每小时。由于正值交通晚高峰时段,这些路段积水给城市交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相比而言,这场雨跟一周前的那场暴雨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雷电、暴雨再加冰雹,6月2日出现的极端天气,让长春市民叫苦不迭。仅仅一支由12辆越野车和20多位热心市民组成的救援队,就从十几个积水点中推出了上百辆被淹没的车辆。

  市区平均降水量为48毫米每小时,长春市政也在第一时间提醒市民,有33处严重积水点需要提前绕行,但很快就有人发现,其中的19个积水点,在2013年也出现过,看上去这似乎是长达六年也没能解决的老问题,很多人因此质疑,城市排水防涝的相关部门,这几年到底在做什么?

  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家卓:实际上当前的基础设施水平,遭受到这种特大降雨,很多城市都会出现问题,我们说是不是长春有问题,沈阳今年没淹,是不是沈阳没问题,我觉得不是这回事儿。过去我们一直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对于地下的排水设施的建设,不是那么重视。投入不够,标准不高,它是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形成的,补短板是表面现象,如果说实质就是还历史欠账,这个欠账不是我们一天两天能够还清的。

  本周,长春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也对19个积水点作出了解释。按照2017年国家《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建设的通知》要求,长春其实在过去两年里,通过一系列工程消减措施,已经对其中14个积水点完成了改造,能够承受20毫米每小时以下的降雨强度。但由于这19个积水点都位于老城区和建筑物密集区的低洼路段,近期不具备改造主排水系统条件,已制定完成远期改造方案,将结合长春市排水专项规划逐步进行改造。

  王家卓:长春70%的管道不符合现行标准,我们不太可能把所有的道路都给翻开一遍,正常生产生活都没法(保障),而且即使挖开了,很可能没有空间,有的道路就是这么窄,边上还埋着别的管,你施工不能把电力、电信、燃气、供热全给毁坏了,它也不行,所以要想治理它,只能说是比如说有不同的内涝积水点,一点一策,这个点到底是什么原因,有可能这个地方过于低洼,需要修一个泵,有的地方可能是排水管网堵了,你疏通之后也能很好缓解。

  瞬时降雨强度远超城市管网承受能力,这是客观原因。地下管网复杂,建设标准过低,这是历史原因。但以往的城市规划,不重视低洼地段可能出现的严重积水,盲目建设道路和各类建筑,这却是无法推卸的主观原因。目前,长春作为吉林海绵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在逐步推行智慧城市改造,城市内涝的症结,会就此得到根治吗?

  王家卓:更容易遭受内涝,很大一个程度的原因,就是因为地势相对低洼,出现这种人和水去争地,人把汇流的通道和路径给占了,把低洼的地方给占了。所以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我们要给水留出地方,水才能不淹我们。

  白岩松:6月2日那场暴雨,长春公布了33个严重积水点,其中19个跟6年前一样,这也就难怪引发人们的吐槽和关注。但是也该换个思路,包括长春在内的很多城市,排水特别通畅了,就会解决所有的问题吗?如果排出的水没地儿去,问题又会是什么?水都是不好的吗?我们是否有能力让水也能有个家。水大的时候不害人,水小了它又反过来能够滋养人,这样的海绵城市,其实2015年咱们就开始试点了,现在情况又如何?

  【给水留个“家”】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