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高二会 记者 贾 楠
“结账就像拍全身CT一样,站在那儿就能自动结算。不需要把商品一件件拿出来,特别方便,价格也便宜。”最近,石家庄白领曹宇峰经常到位于蜂巢商场负一层的京东X无人超市购物,感受高科技带来的全新体验。
无人超市到底有多神奇?5月28日,记者体验了一番。
无人超市几乎成了“无人”超市
从外面看,透明落地玻璃窗、一排排的货架、琳琅满目的商品,与传统便利店没有太大差别。但进入超市,才发现“机关重重”。
“第一道机关”是设在超市入口的闸机。首次进入需要先注册会员,填写信息并上传照片后生成顾客的“专属二维码”,只有扫码才能“闯过第一关”。选购好商品后进入“第二道机关”——结算区。顾客进入结算区后门会自动关闭,结算系统自动感应商品标签中的芯片进行结算,顾客扫码或刷脸支付后就可走了。
原以为这种高科技产物会吸引很多顾客,令记者意外的是,当天11:30到12:30传统便利店客流高峰时段,无人超市仅有曹宇峰一位顾客。
无人超市真的变“无人”了吗?
“我们店去年12月22日开业,刚开始吸引了不少顾客,现在客流量越来越少了。”京东X无人超市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周一至周五主要是蜂巢商场的员工来这里购物,每天营业额大概有1000元,周末商场搞活动时营业额能达到2500元左右。
去年2月,河北叁陆伍集团在省博物院附近的36524便利店旁边也开设了一家无人智能便利店。但记者近日发现,无人便利店已变成了一家服装店。
“无人便利店智能硬件设备投资很大,而市民现在对无人超市的认可度还不太高,商品损耗率却居高不下,经常丢货。综合考虑之后,今年4月,集团决定暂停无人便利店计划。”河北叁陆伍集团企划部经理梁少坤说。
新业态需要有一个成长期
近年来,无人超市成了企业竞相追逐的新风口。但短短两三年时间,许多知名企业旗下的无人超市却纷纷撤店、倒闭,有些无人超市从开业到关闭甚至还不满一年。无人超市缘何如此短命?
“从商业落地和应用层面看,无人超市商品供应品类受到限制,生鲜和非规格产品无法提供,顾客无法实现一站式购物。同时,无人超市里的摄像头、感应器都是没有温度的,顾客没有亲切感。等新鲜感过后,顾客也就没有再去光顾的欲望了。”省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润亭说。
梁少坤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36524便利店有包子、煎饼之类非规格商品,这就需要店员为顾客提供服务。”梁少坤说,便利店不仅售卖商品,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这正是无人超市所缺少的。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无人超市看似在房租和人工方面具备一定成本优势,但从实际情况看,整体运营成本却很高。无人超市的货物自动识别设备和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立起来的运营系统,前期都需要高昂的投入,后期的维护成本也不是小数。
“新技术、新业态都有一个成长期。目前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仍然只是商业变革的试验场。在这条赛道上,企业比拼的终究还是技术、运营、渠道等硬实力,要解决的依然是成本、效率和体验问题。”曹润亭说,如果企业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技术不过关、体验不够好、供应链低效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和改善,商业模式再超前,也难逃倒闭的命运。
记者了解到,经历了行业洗牌之后,一些企业开始回归零售,在商品和服务上下功夫。京东逐渐将无人超市运营方式由自营门店转为与传统零售店进行合作,京东提供技术支持、供应链和物流,传统零售店提供一两名店员为顾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