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改善民生,必须从群众的身边小事抓起,从老百姓的家门口做起,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垃圾分类,看似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实则系统复杂、牵涉面广,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既是民生的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的大事,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因而,“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这件在许多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梳理媒体的相关报道,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无论是考察调研还是会议座谈,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时常谈起这件“小事”。譬如: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在北京考察时,鼓励老街坊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等等,一以贯之的关心、关注,从一个侧面深刻表明,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小节,往往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得快不快、好不好,不仅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系密切,更与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密切相关。
正如古人所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引申开来,就是“大事”要想,“小事”也要干。现实中,群众既有长远的幸福追求,又有十分具体的生产生活琐事;既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又有眼前的个别需求。群众的利益就是由无数个小事、个别利益构成的,看似琐碎,实则重要。如果这些“琐事”“小事”抓不好,老百姓就会有怨气、闹情绪,就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有的领导干部却处理的很不好,他们热衷于“办大事”、习惯于“大手笔”,却不屑于为群众的小事操心。对他们来说,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生活疾苦,摆不上案头、上不了心头,孩子上学难是“小事”,老百姓就医难是“小事”,小区垃圾堆积如山是“小事”,居民出行不便、交通拥堵是“小事”。殊不知,这些“小事”,恰恰是群众最需要办好的事,也是最能赢得民心的事。
以实行垃圾分类这件“小事”为例,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在抓,年年在讲,缺乏的不是政策、不是部署、不是思路、不是措施,而是缺乏落实、缺乏推进,仍然停留在“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讲在会上”。如果把这件“小事”真正当成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抓,当成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大事来管,强化政府推动、强化社会发动、强化政策研究、强化市场培育,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垃圾分类就不会“原地踏步”,就能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如此说来,抓“大事”更要干“小事”。 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处理这件“小事”关心的背后,无疑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真实写照。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再小也不能含糊,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只有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梦想才能真正成为现实,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从而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