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1日讯(记者 庄园 赵红星)项目建设前后酝酿了28年,开创性地提出“共贷共建、同步实施、统一运营、收费还贷”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建设……黑龙江大桥建设中一步步的坎坷与攻克难关迎难而上交织的足迹书写了“大桥人”的坚实步伐。
黑龙江大桥筹建初期。赵恭民 摄
在大桥的中俄双方联合测量过程中,由于中国采用的是“黄海高程系”,而俄方采用的是“波罗的海高程系”,两国参考的高程基准不一样,而且两个国家各自的坐标系统数据属于国家战略保密数据,不能向其他国家公开。为了便于大桥定点定位,确保施工精度满足要求,最后决定建立一个假定坐标系,由双方共同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测量,两国测量专家交叉测量校核,确认大桥建设方位。
而重新确定高程基准不但需要双方的沟通而且是件复杂又艰苦的事。据黑龙江大桥公司副总经理董德惠回忆道,“2017年的冬天,积雪已经快要及腰,寒风凛冽,测量人员扛着仪器深一脚浅一脚在岸边行走,等开始测量手脚都已冻到麻木。为了保证连续观察,工作人员就在黑龙江江边搭了个小棚子,一天十小时,十几个人轮班倒,测了一个月,双方数据才达到一致。”
如今的黑龙江大桥。 邵国良 摄
十余次技术性会谈、三十余次省州际会谈、被界江的洪水冲毁了又共同修建起的便桥……都见证了建设三年间和建设前后三十余载“黑龙江大桥人”的艰苦卓绝。中俄“双子城”之间的路通了,更建起了坚固的友谊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