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结果。高质量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全方位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特别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端。伴随着人们的思想逐步从“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国家、政府、社会三者关系围绕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得到不断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不断探寻现代治理之道,使得治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治理能力不断在现代化的轨道上前行。因而,总体上,我国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各方面事业都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当然,治理现代化仍然在路上,高质量发展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高质量发展,可以突破单纯的经济发展的视野,从多向度观照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制约条件,明晰克服这些问题的基础性原则。
释放行政效能,强化行政执行力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质量发展的愿景,要求以科学高效的治理能力保持发展的后劲儿和势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秘诀从根本上说是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政府推动。回顾中国各层面各行业的发展故事,微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某个干部对一人一事的推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和地域的发展;宏观上,我们也能体察到国家若干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推动。可以说,执政党的治理能力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正相关。高质量的发展要有高质量的治理与之匹配。长期以来,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结为“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优势可理解为行政效能的高位运行。我们的制度优势和领导体制使得我们的执政团队在特定时期释放的行政效能是惊人的。
随着现在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规范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的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说明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满足,我们的发展目标也从当初的奔小康变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也意味着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上提出。在齐心协力奔小康的时代,我们的行政效能和人们的创造力一样得以迸发,此时我们更多关注发展的量的问题,即如何把蛋糕做大;在新时代面对新矛盾,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发展的质的问题,即如何把蛋糕做好。毫无疑问,高质量发展,需要执政团队以更高的执政效能给予保驾护航。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当前行政主体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执政团队一定程度上仍还存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和行政效能发挥不到位的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离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距离。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主要原因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一些干部还没有适应中央重塑政治伦理和政治生态的决心以及实践,还没有从旧有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和“官场文化”中走出来。在这种状态下,难免在工作中“比比划划做样子”,使行政效能受到了抑制,因而也就谈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中国发展的“升级版”,必须破解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行政效能不高的问题。一是要“解放思想”,把思想从某些教条的“禁锢”中释放出来。二是提高能力,克服“本领焦虑”。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全社会成员都提出了高要求,对各级干部的要求尤其高。除了转变思想外,如何通过高效的行政运转和行政执行力,把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提高新形势下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