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0日讯(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廖宇智)20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水务部门获悉,江夏区鲁湖三门湖精养鱼池尾水处理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今后,养殖尾水可直接循环利用于水产养殖,鲁湖渔场的虾蟹们将在“流水”中被生态“圈养”。
鲁湖位于金口南部,作为金口知名的淡水湖之一,南连斧头湖,东接梁子湖。 这里自然条件优美,水产资源丰富。
由于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鲁湖周边地区工农业、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引起的水源污染日益严重,使鲁湖水质出现大幅下滑,其中水产养殖的尾水排放,是大型水体氮、磷负荷的重要来源。目前鲁湖水质在地表水Ⅲ至Ⅳ类水之间波动。
为减少养殖尾水带来的污染问题,鲁湖三门湖精养鱼池尾水处理工程开工建设。按照计划,这一工程将调整现有养鱼面积2000亩为养蟹养虾面积,并在养蟹养虾塘内种植沉水植物,调整养殖水面560亩作为净化湿地,种植水生植物。
技术人员介绍,水生植物种植工程建设能够大量吸收水产养殖富营养物质,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氮、磷、硫化物的浓度。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能够提高水体的溶氧量,明显改善和提升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
今后,净化湿地将与现有沟港连通,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养殖池塘尾水进行净化处理。
另外,还将新建循环养殖流水槽,改造生态塘14亩。“传统的水产养殖一般是在池塘里养,长期养殖鱼虾蟹,池塘里会累积饲料残留、动物粪便等,排不出去,造成水质和环境污染”,技术人员称,通过微循环养殖系统的构建,将鱼虾等集中在养殖流水槽中 “圈养”,产生的废弃物能进入自动收集装置,处理后的尾水可循环再利用至水产养殖。这意味着曾经的“静水”养鱼将变成“流水”养鱼。
“这一项目能让鲁湖三门湖区域内水系通畅,保障国营鲁湖渔场渔业生产,又起到显著的防洪排涝作用”,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鲁湖水产养殖区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更趋完善,不仅虾蟹能在流水中养殖,还可因污染物的大量消减,有效改善鲁湖水质。项目计划今年7月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