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忘带身份证,找闪送员送到机场;想买零食又懒得出门,找外卖小哥代买……近几年,同城配送市场日渐壮大,快递和外卖巨头也纷纷争抢这块“蛋糕”。
然而,这种花钱买时间的“跑腿”服务,目前还处于监管“真空”,服务质量和信息安全等如何保障,成为消费者担心的问题。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即时配送市场监测报告》显示,34.3%受访用户遇到过货物安全问题。可见,“跑腿”生意虽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规范缺失却影响着消费体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行业发展。
“跑腿”行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行业规范。首先,行业法规和监管应及时跟进。据悉,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牵头的《同城物流配送服务规范》去年7月份已立项,拟于今年完成起草工作。有关方面应尽快完善跑腿行业的制度规范,厘清跑腿平台的责任义务,将跑腿服务纳入监管体系。其次,行业自身应增强服务意识。在追求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更应在服务品质上着力,在服务安全性、标准化上寻求突破,并加强对配送人员的管理。此外,还应积极借力科技创新。一些平台在技术上的创新值得借鉴,比如京东快递“鸡毛信”,可实现实时追踪包裹;闪送平台则引入人脸识别系统,闪送员登录时须经过面部识别,确保是实名认证的骑手本人。
“跑腿”生意的发展潜力巨大,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二字,这就需要相应的法规、监管跟上行业发展的步调,进而规范行业运营,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感和消费体验。(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