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卫生健康(卫计)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高新区文旅健康局,国际港务区社会事业局,委直属各单位,委机关各处室及合署办公事业单位: 现将《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3月19日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和全省卫生健康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坚持抓重点严落实、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健康西安建设,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医疗中心,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树立鲜明政治导向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格落实抓党建主体责任。高质量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深化“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效果,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用好“三项机制”,加大选人用人力度。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开展“政工培训日”活动,深化党建带群团建设,做到非公医疗机构“两个全覆盖”。 2.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贯彻落实中、省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制定我市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突出公立医院党委领导地位,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公立医院党委会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规则,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全市公立医院章程,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改革、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3.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两述”制度,从严加强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监督管理,制定领导干部任中、离任审计制度。落实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办法,严肃查处违反廉洁准则、六项纪律、“九不准”行为、违规收送礼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构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努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氛围。开展卫生健康行业“扫黑除恶治乱”和“风险防范”活动,坚决扫除医疗系统黑恶势力,坚决治理行业歪风乱象,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贯彻执行西安铁军“六条铁规”,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开展微笑服务,打造阳光医疗、幸福医疗。 4.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用好“学习强国”APP,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督导检查。以健康西安建设为主线,构建媒体传播体系,深入宣传报道,增大引导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新闻发言人制度,做好舆情监控,提升处突应对能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好“中国医师节”等载体,选树典型,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加强健康促进工作落实,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科普宣传,积极推进卫生健康文化建设。 二、加快建设健康西安,增强群众健康福祉 5.大力推进健康西安建设。全面落实《健康西安2030行动规划》,建立完善健康建设委员会工作机制,指导加强各级“健康办”建设,探索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完善健康西安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年度健康西安建设考核,查找分析薄弱环节,强化健康西安建设基层基础。动员和鼓励群团组织助力健康西安建设,加快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6.深入开展各类健康创建工作。全面加强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聚焦重要健康影响因素、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实施一批健康行动。以建设健康城市、健康乡村以及健康社区、健康企业、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为基础,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和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加强体卫结合、医教结合,会同相关部门推进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工作,不断扩大健康自我管理活动覆盖面。创建一批省、市卫生先进单位和卫生镇街、卫生村。 7.全面做好爱国卫生工作。以迎接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复审为契机,扎实做好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病媒生物防治等工作,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市国家卫生镇占比达到20%以上。全年提升改造农村无害化户厕20万座。持续抓好控烟工作。力争实现市属、市管医院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开展好我市第31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三、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8.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医疗中心。实施《西安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8-2021)》,调整医疗资源布局,优先布局西咸新区、高新区、曲江新区、经开区等区域,每个远郊区县至少有1所三级医院。加快国际化医疗机构建设,引进一批国际一流医院。全市三级医院加强国际病区建设,能提供国际化医疗服务的三级医院占比达到50%。鼓励医疗机构参加JCI、KTQ等国际标准评审认证,支持市属市管医疗机构申报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关中平原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贯彻落实《西安市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构建空地一体急救网络。 9.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优化完善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服务五项制度。加强质控体系建设,落实18项核心制度,确保医疗安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三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占出院患者数稳定在30%以上。加强行业监管,开展规范诊疗、规范管理专项检查。规范抗菌药物、辅助药物、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推进17种抗癌药配备使用工作,加快医院药学服务体系转型发展,改善群众就医满意度。 10.激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活力。启动新一轮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市1-2所县级医院达到《县级医院推荐标准》,远郊区县县级医院全部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签约服务费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组成部分,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重点考核签约对象健康状况和满意度,将结果与签约服务收入挂钩。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 11.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启动智能语音电子病历、个人生物信息认证等新技术试点。开展互联网医院试点建设。推进智慧医疗服务APP项目二期建设,扩大移动支付应用范围,进一步方便看病就医。优化整合健康信息资源,推进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个人隐私保护,确保人口健康信息安全。 1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深化全市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市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完成市中心血站新业务和培训综合楼项目投资3000万元目标,力争西安红会国际医院、西安国际儿童医院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长安院区项目建设。推进大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PPP项目、市第九医院改扩建项目、市第五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 13.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持续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成果,稳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认真落实《中医药法》,健全市(区)县中医药管理机构。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区县中医医院中医诊疗技术水平,推广实施30个以上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加强培训宣传,实现基层中医馆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全覆盖。启动省、市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建设,依托市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开展重大项目、课题合作研究,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交流,深入开展“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举办第二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发展中医论坛,推进匈牙利心脏中心“中医馆”建设。 四、推进“三医”联动改革,释放更多政策红利 14.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加快建立体现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制度,13所市属医院、60%的市管、区(县)管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在市儿童医院等探索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在市第三医院、市人民医院积极开展薪酬制度、编制备案制试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属市管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成本控制,加快建立运行新机制。 15.深化医联体内涵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按照网格化布局原则,在城区按行政区划,每个区建成1-2个城市医疗集团;在远郊区县以县医院、县中医院为龙头,建立县域医共体,覆盖范围达到50%以上;支持市属医疗机构申报全省重点专科联盟。探索建立全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内信息互联互通。明确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合理分配机制,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扩大三级医院日间手术试点范围,增加试点病种和术式。 16.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保障临床用药需求,按时完成年度约定采购量,降低群众药费负担。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加强短缺药品会商联动,有效解决医疗机构低价药、常用药短缺问题。 17.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新制度,加大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执行力度,确保各级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注重基层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实现上下联动。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财政补助等方式,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合理诊疗、合理用药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健康脱贫 18.强化健康扶贫重点工作。认真梳理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和各方督导反映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及时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健康扶贫“三年行动方案”。督导周至脱贫退出健康扶贫相关认定指标,确保顺利脱贫摘帽。 19.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落实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严格医疗费用管控,县级和市级定点医院非合规费用分别控制在5%、8%以内,确保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80%,大病集中救治扩大到25个病种,新增病种救治率达到70%。做细做实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提高服务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20.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深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加快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健康环境,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 六、强化重大疾病防控,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21.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下大力气提升疫苗使用和预防接种工作水平。全市新建二级接种门诊72个,重点优化城区接种门诊服务范围,临潼区、蓝田县、周至县实现乡镇卫生院集中接种。推进西咸新区、高新区和其他开发区接种门诊建设,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 22.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落实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进一步扩大艾滋病检测,遏制艾滋病性传播。强化“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治结合管理模式,加大耐多药肺结核、学校结核病防控力度。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抓好出血热、狂犬病等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源头控制,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切实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水平。 23.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继续实施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医防结合,推进签约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合发展。落实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监测、患者救治管理、科普宣传等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学校卫生工作,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重点抓好学校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防控。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网络,患者规范管理率保持在80%以上。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 七、推进计生工作转型,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24.落实人口和家庭发展工作。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探索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工作。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开展两孩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工作督导。巩固基层计生工作网底,推动基层计生队伍转型融合,强化各级计生协组织建设,推动市、县(区)两级计生协“入序”、“参公”和改革,抓好六项重大任务落实。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关怀关爱计生特殊家庭、流动计生贫困家庭和留守儿童。持续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关爱女孩、创建幸福家庭等活动。 25.加强妇幼安全保障。开展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加强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诊网络建设,严格执行母婴安全“五项制度”,维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在较低水平。落实妇幼健康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提高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鼓励提倡婚前医学检查,实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积极落实国家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和西安市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工作。 八、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医养结合工作 26.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加强医养结合人员队伍建设,开展家庭成员照护培训,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推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研究老年人健康分级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深入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四个层次医养结合试点,市级试点达标单位不少于20个。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市级试点达标单位不少于6个。 27.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推进“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落实,做好老年权益保障工作,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敬老文明号”创建、“敬老月”等各项活动,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和观念。 28.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为老服务能力建设。构建保健-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安宁疗护的服务体系。全市90%以上的二级以下(含二级)、80%以上三级公立医院、市属医院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医养结合床位占比达到15%。 九、大力引进培养人才,强化卫生健康支撑保障 29.加快推进招才引智工作。提供更加优惠的人才待遇,鼓励市属医院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基地、医学转化中心等平台,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继续承接引进军队医学人才,打造军地人才融合发展示范医院。确定一批国内医学院校作为重点对象,全年常态化招聘应届毕业生。 30.完善基层用人留人机制。落实《西安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薪酬分配等政策。出台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办法,允许将上年度医疗业务收支结余不低于60%部分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制订医疗卫生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对基层人员晋升职称实行单独评审。 31.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支持市属医院与高校在医学领域合作,加快形成医教研融合发展机制,申报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个以上。依托国家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扩大全科医生选送培训和定向招收计划,确保培训数量和质量双达标。开展国际医学学术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队伍。做好第36批援苏丹医疗工作。 十、增强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32.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强化依法监管职能,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监督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强化监管对象主体责任,组织开展以民营医院监督为重点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打击非法行医、儿童近视康复、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等专项整治。全面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加强监测人员培训。 33.强力推进职业健康监管。加强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抓好职业病防治,组织开展粉尘危害专项治理、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防治技术能力提升等攻坚行动。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调查工作,建立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础数据库和重点职业病监测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网络。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2019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职业健康的文化氛围。 34.践行“行政效能革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一网通办”高频事项上线工作,深化群众办证“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大卫生健康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优质国际医疗项目落地。 35.统筹做好其他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和单位主体责任,全面开展信访维稳、扫黑除恶、反恐防恐等平安建设工作。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和资产审计制度。深化后勤精细化管理。统筹做好干部保健、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